来自 行业研究 2020-05-14 17:57 的文章

沪促进就业调研报告:集成电路、AI、生物医药等

  受到经济下行、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及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今年全国就业形势严峻。为稳就业保就业,上海出台和完善了一系列就业政策,同时持续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就业形势的稳定。昨天下午,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了关于本市促进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上海就业岗位流失情况显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未来几年本市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都存在很大的人员缺口。

  受疫情影响,留学生回国就业需求高

  目前上海就业岗位流失情况显现。据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监测数据,受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旅游、批发零售等服务业用工需求下降,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面临营收减少、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稳岗的难度较大。

  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有所增加。与往年同期相比,目前登记招用应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数量和招聘岗位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疫情期间线下招聘、学生到企业实习等活动处于暂停状态,导致大学生就业签约率明显下降。与此同时,由于疫情等原因,预计海外留学生回国人数将创新高,可能会给本市大学生就业带来“挤出效应”。

  “慢就业”现象增加

  此外,在就业观念上,“慢就业”现象和“NEET族”(不升学、不工作、不参加职业培训)有增加趋势;有些就业困难人员由于工作收入等原因,对政府提供的就业岗位持“挑拣”态度,或者宁愿选择享受低保待遇。在就业形态上,疫情以来线上经济加速发展,灵活就业、非全日制就业等新就业形态覆盖的行业和群体日渐扩大,但相关的劳动关系认定、社会保障等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同时大量灵活就业也未纳入劳动关系监测统计范围。

  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人员缺口大

  目前,上海经济社会创新转型对就业工作提出新命题。首先,就业工作需要进一步适应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发展需求。当前,上海正在全力以赴完成中央交付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不断推进临港新片区、虹桥商务区、张江科学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重点区域以及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对照这些最新要求,本市在就业数量、结构、质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进提升空间。比如,仅就劳动力供给而言,据相关部门测算,未来几年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都存在很大的人员缺口。

  人大建议:进一步构建“大就业”工作格局

  稳就业保就业是当前民生保障工作的首要任务。为此,监督调研组提出如下建议:完善与疫情防控常态化相适应的稳就业保就业政策;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要,抓好就业困难群体、离土农民、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固化应对疫情的好做法。还要进一步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准临港新片区、虹桥商务区、张江科学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重点区域的发展目标,对准重点产业发展和城市能级提升需要,完善相关就业配套政策。及时掌握各类灵活就业的发展情况,研究出台针对灵活就业的扶持和规范办法。

  进一步构建“大就业”工作格局,完善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要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不断提升就业财政投入的绩效,使职业培训、实训等工作发挥出更大的效能。充分用好“一网通办”平台,大力拓展线上公共就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