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20-05-14 14:06 的文章

黄石市工业互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抢抓机遇突破发展 搭乘新基建东风 发展工业互联网

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这其中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基建”板块之一,迎来了再一次引领时代发展的机遇,也对工业互联网本身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作为中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永久会址的这座城市——黄石,敏锐地嗅到了新发展机遇。“后疫情时期”,工业互联网将如何体现其价值?如何抓住风口实现新一轮提升?黄石市工业互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共建转型发展“智囊团”

2019年11月14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这一天,黄石市工业互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挂牌。

成立之初,研究院定下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远景: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为引导、创新为驱动、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业互联网产业技术创新体系,致力于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推广应用,不断增强黄石工业互联网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把黄石建设成为全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实的技术和发展基础。

成立以来,该研究院聚焦黄石传统产业转型和技术改造,提供智囊服务,先后发布了《黄石市2019年工业互联网发展蓝皮书》,提交了《新基建背景下黄石市加快5G+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对策建议》,并积极为黄石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提供贯标服务。当前,研究院着力打造资源整合平台,邀请工信部、中国工程院、信通院等顶级专家和企业翘楚来黄石调研指导,筹备召开以新基建、新动能、新发展为主题的黄石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和京黄两地企业合作云上签约等活动。

在今年黄石两会上,市政协委员、鄂东职教集团党委书记刘海平积极谋划和畅想黄石工业互联网发展思路:聚合研发-测试-转化-投资-孵化-加速六大业态,面向全球集聚海外人才在园区建立海智基地和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黄石“科创中国”科技经济融通平台,通过5-10年的建设,形成立足黄石、辐射全国、国际一流的工业互联网先进产业高地。

打活产教融合“双赢牌”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既是研究院的重要使命,也是研究院生存的活力源泉。

疫情防控期间,针对人流管理、疫情预警、疑似管控等关键环节,研究院火速组织创新团队,进行科研攻关,研发了智能疫情防控系统。3月中旬,全市企业逐步复工复产。5月份,部分高校也开始着手复学工作。研究院在全省率先自主研发了“健康”打卡云平台,火速推出人脸识别测温设备,集红外热成像、人脸识别、精准测温和发热预警等功能于一体,很好地解决了人员进出管理、考勤以及无接触式测温等难题。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产学研工作处处长陈彪彪介绍,这种人脸识别测温设备,可广泛应用于地铁、火车站、机场、学校、医院、商场、超市等人群密度比较大的场合。目前已在黄石多个企业和学校投入使用。前不久,该产品被列为东湖高新区公布的第二批疫情防控创新案例和技术产品,并申报了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

这只是研究院在科技创新上的“牛刀小试”。据了解,研究院正在与东贝集团、大冶特钢、邦柯科技、上达电子等企业积极开展合作,就这些企业传统车间的信息化改造和无人车间建设进行联合攻关、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帮助企业解决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

根植于黄石产业,研究院在服务企业中逐步成长。半年时间不长,但是科技创新成果颇丰。研究院与中国电信公司合作,建立了5G联合实验室,与工业互联网知名专家陈友斌博士合作,成立了工作室,并先后获得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绿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各1个,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两个,获行业技能大赛特等奖两个,是中国工业互联网联盟湖北分盟人才工作组组长单位、工信部信息中心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基地、测试中心和中国电子商会人工智能团体标准制定单位。

下好人才培养“先手棋”

立足于黄石制造智能化升级改造的巨大市场,湖北工程职院正积极引进一批高精尖人才,做大做强工业互联网专业群,培养更多技术技能人才,为黄石工业信息化转型播撒“种子”。

为了给黄石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培养和储备技术技能人才,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提前布局,整合优势专业,于2019年3月成立了工业互联网学院。学院以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专业为引领,分为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三个专业群。同时,还与开发区·铁山区联合成立了电子信息产业学院,与西塞山区政府和大冶特钢联合成立了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着力培养“云、大、物、智”方面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