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20-05-13 15:18 的文章

全球疫情下“走出去”的中国教育行业如何保证教育连续性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多地的持续蔓延,全球已有191个国家相继关闭学校,直接影响15亿学生和6300万教师。为了确保疫情期间的教育连续性,绝大多数国家正在通过数字化技术开展远程教学和办公。在中国,教育部也已于一月末下发“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的通知,以期学校和教育机构通过此次疫情展现“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成果应用。诚然,在教育部2018年制定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下,近几年中国教育行业明确了IT建设方向,各级学校和培训机构在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上取得了长足进展。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整个行业的教育连续性仍是考验重重。由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工作被一窝蜂转移到线上,措手不及的在线需求让整个行业面临两个重要问题。

首当其冲的是巨大的流量激增。来自全国乃至全球不同地区的流量在同一时间访问学校的在线教学系统和平台,给带宽等IT基础设施带来洪水猛兽般的压力。数据显示,某中国领先教育学习平台的日均活跃用户规模在春节后比平日增长了200%。另一方面,疫情期间的社交隔离导致网络攻击量增加。更多的在线时间和账户为攻击者带来了更多的攻击目标和机会,而肆意传播的恐慌和谣言也成为了滋生钓鱼软件的温床。Akamai研究发现,今年一季度的网络攻击数量有增无减,其中最大的一起DDoS攻击规模超过400Gbps。而对于教育行业而言,在本就恶劣的环境下,通过不同网络连接环境和终端设备访问教学系统的学生和老师更是令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网络安全防护雪上加霜。

互联网为疫情下的教育行业带来生的希望,虽然国内疫情形势已趋于平稳,但对于那些拥有海外教师和学生的学校和教育机构而言,如何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情况下,借互联网之机保证教育和运营连续性不受影响,仍然任重而道远。就此,中国“走出去”的学校和教育机构须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面向全球招生,网络性能是关键

最近的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49万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中国学习。而随着《留学中国计划》的实施,2020年,中国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在华留学生总数欲达50万。目前春季学期已经过半,国内的一些高校等教育机构正在接收国际学生的秋季入学网上申请。对于这些学校而言,官方网站是对外宣传、吸引海外申请者的有效“门面”。一项研究表明,国际学生更可能通过浏览学校官网来决定是否申请,而高达50%注册的国际学生甚至仅通过浏览学校官网就决定注册。因此,这就意味着学校网站必须要时时为分散在世界各地、使用各种访问设备的申请者提供顺畅、及时响应的使用体验。

但要做到这点,学校就必须在世界各地部署足够多的服务器,这显然在时间和费用上,学校均负担不起。即使能够做到,Web性能、可靠性和可扩展性也无法确保达到所需水平,这是因为全球范围内的上万家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是造成终端用户性能瓶颈的“罪魁祸首”。这些提供商相互独立,但互联网的路由和传送协议——边界网关协议(BGP)和传输控制协议(TCP)与Web核心传输协议(HTTP)的交互方式并不能对通信流进行最佳的路由。此外,边界网关协议和传输控制协议通常不能找到并将通信流绕过那些因为全球性灾难事件导致的拥堵和限流地点。因此,当海外的请求访问校内或国内的数据中心时,它会“跋山涉水”从千里而来,从而导致申请者遇到页面无法实时打开的情况。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学校等教育机构应在当前这一特殊时期借助已在全球搭建好众多网络节点的CDN云服务。具体而言,CDN将网站内容直接缓存到其全球服务器中。由于服务器覆盖到全球各个角落,申请者无论身处何地,都会有距离他位置最近的服务器为其提供事先缓存的内容,因此CDN可以克服互联网的先天低效性、把网站和应用程序的内容更快和更可靠地交付至申请者处。通过部署CDN,学校等教育机构亦可卸载带宽、硬件、软件以及节省基础设施的高昂费用。

远程访问资源,安全防护最重要

伴随疫情在全球的不断蔓延,网络攻击黑手也逐步伸向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APT组织、黑产团伙等网络犯罪分子正在频繁地利用疫情热点来发起攻击活动,其中不乏以针对中国地区科研教育领域为主的进攻。就在三月,Akamai观察到DDoS的日均攻击量增加20%。而除了这种可以使网站瘫痪的流量型攻击外,互联网上还有相当多的应用层攻击,其中近三分之二为能够窃取数据和篡改网站的SQL注入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