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专刊 | 钱易:努力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本文分别讨论了为什么要抓大保护,绿色发展的重点是什么,以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应该由谁来完成等三个问题,并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生态文明建设应在生产领域、消费领域、城镇化建设领域、自然生态系统保护领域,以及加强法治、制度、政策和文化、教育、宣传等领域同时进行。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不仅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项国家级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更明确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湖南调研考察时,曾在宜昌市兴发集团新材料产业园里对广大员工说:“首先要定个规矩,就是要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习近平总书记还说:“不搞大开发不是不搞大的发展,而是要科学地发展、有序地发展.对于长江来讲,第一位的是要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能搞破坏性开发”。
学习和贯彻实施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关系到广大中国人民的福祉和子孙后代的未来.本文从为什么要抓大保护,绿色发展的重点是什么,以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应该由谁来完成等三个问题,来阐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和重要领域,以期为长江经济带大保护,提供思路和借鉴.
1为什么要抓大保护?
世界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业发达了,城市进步了,人民的生活大大改善了,可同时,人们也发现很多问题相继出现,主要有:资源消耗很快,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20世纪中叶以来,很多工业发达国家出现了严重的公害病,造成了大量人畜的死亡.人类因此开始进行严肃的思考.
1962年美国科学家蕾切尔·卡逊的著作《寂静的春天》描述了化学农药对人和动物造成的健康危害,文中提到:“我们长期以来行驶的道路,容易被人误认为是一条可以高速前进的平坦舒适的超级公路,但是实际上这条路的终点却是灾难.而另外的道路则为我们提供了保护地球的最后唯一的机会”[1].蕾切尔·卡逊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提出应该改变发展道路的学者,当时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对,甚至遭受攻击和污蔑,但她还是唤醒了很多人,有来自10个国家的30位科学家、教育家、经济学家、实业家于1968年成立了罗马俱乐部,一起研究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经过4年的研究,发表了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重要观点是:地球的支撑能力是有限的,但是由于人口不断的增长,粮食已经趋于短缺,资源消耗很快,环境污染越来越重,这些因素如果不加控制,到某一个时间就会达到极限,地球承受不了,这个时候经济就会发生不可控制的衰退.所以为了避免超过地球资源的极限而导致世界崩溃,最好的方法是限制增长[2].《增长的极限》的出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尖锐的争论,人们开始对人口增长、粮食短缺、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产生了忧虑.然而,罗马俱乐部限制增长的观点却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甚至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增长的极限》还影响了联合国,联合国在1972年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这次大规模的会议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向全球发出呼吁:已经到了这样的历史时刻,在决定世界各地的行动时,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它们对环境产生的后果.如今,已经过去48年,但这段话到今天仍不过时,这是一次高水平的会议.
这次大会的另一个重要举措是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会议认为,罗马俱乐部发表的《增长的极限》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说明大家还没有取得共识,还需要研究有效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大会将研究任务赋予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不负重望,1983年成立,1987年就发表了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有三个主要观点:①环境危机、能源危机和经济发展的危机,三者不能分割;②地球上的资源和能源,远远不能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这与罗马俱乐部发表的《增长的极限》的观点相一致;③与罗马俱乐部完全不同,不是说要限制增长,而是说必须为当代人和下一代人的利益改变发展模式[3].
《我们共同的未来》[3]指出:“我们需要有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不是仅能够在若干年内,在若干地方支持人类进步的道路,而是一直到遥远的未来都能支持全球人类进步的道路”.
新的发展道路有两个清晰和重要的特点:一是发展不能是短期行为,一定要长期到遥远的未来,到子孙后代,千秋万代;二是不能够只惠及局部地方、某些国家,一定要惠及全球人类.《我们共同的未来》将这样的一种发展模式称为“可持续发展”.这是人类对于环境和发展认识的重大飞跃,具有里程碑意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