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20-03-23 18:14 的文章

做好治水大文章!厦门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2)

  关键词 节水

  拧紧“水龙头” 让每滴水都发挥出最大效益

  湛蓝的天空下,“生生不息”的再生水,如同一股股清泉缓缓汇入同安埭头溪,为其生态改造补给活水。有了充足的水源,如今的埭头溪,一改原来突出的环境问题,再现绿水穿城的美丽画卷。

  又脏又臭的污水经过深度处理,变成净水,可以用于很多领域。截至目前,厦门每年有4818万立方米再生水得到利用。埭头溪生态补水一期工程作为再生水利用的先行试点项目,目前已经通水,日均利用同安污水处理厂水量约8万立方米。

  在翔安,浯溪的潺潺水流同样来自翔安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日均利用量约5万立方米。此外,翔安污水处理厂一期出水提标后,被引至翔安大道东浦村辅道边,设置10个取水点,用于清洗城市道路及绿化灌溉,日均利用量为0.2万立方米,节约了相应的自来水使用量。

  厦门水资源匮乏,缺水之地往往更认真探索节水之道,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分类施策、精准施策,让每滴水都发挥出最大效益。

  为了节水,我市动员126家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帮助企业查找用水管理漏洞,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举办一场场针对新增用水量较高企业管理人员的节水培训,有效帮助提高用水管水节水意识及操作技能。此外,我市公共供水中上年度月用水量在200吨以上的非居民用水单位也被纳入用水计划管理,实行超计划加价水费制度,确保全市公共供水的非居民用水计划用水率达90%以上。

  市水利局根据实际制定《厦门市水利局关于局本级审批的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的工作方案》,并在市水利信息网站主动公开。岛外翔安区、同安区、海沧区、集美区均按照要求下发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的工作方案,落实节水评价工作的监督管理。

  关键词 河湖长制

  以水为墨 绘就幸福河湖

  清波碧浪间,白鹭舞翩跹。筼筜湖畔,放眼望去,悠然诗意的画境令人流连忘返。市民曾舒婷住在筼筜湖边,推开窗户就能看到湖景,她经常带着儿子到湖畔观鸟,白鹭也成了儿子作文和绘画作品中的“常客”。“筼筜湖的环境好了,白鹭这些小精灵也越来越多,我感受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她说道。

  让市民幸福感爆棚的背后,是筼筜湖的精彩蝶变,如今,筼筜湖水质持续提升,无机氮、活性磷酸盐两项指标浓度持续下降。这背后,必须提到的是我市不断深化落实河湖长制各项工作,实现河湖长制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2019年以来,我市市域范围饮用水源达标率保持100%,国控隘头潭断面水质继续保持Ⅲ类,小流域10个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Ⅰ-Ⅲ类水质同比上升近30个百分点。

  河湖长制是河湖保护的重要抓手。我市建立了一套“高规格”河湖治理体制,党政领导齐抓共管,不仅专题研究流域水质提升和污染源清退工作,还建立调度例会制度,推动河湖长制各项工作。去年7月,2019年第1号厦门市总河长令签发,吹响了全力打好小流域综合治理攻坚战的号角,我市将用两年左右时间使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

  我市还积极谋划了一批“补短板”污水处理项目,2019年-2022年新增投入100亿元,年新建100公里污水管道,新增100万吨污水处理能力,全面提升我市污水处理水平,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抓紧补足我市水环境治理最大短板,改善河湖水环境。

  “齐参与”的共治共管氛围,“全方位”的协同保障机制……以水为墨,厦门正全力打好河湖治理攻坚战,全面提升河湖水环境质量,修复水生态,构建美丽河湖、健康河湖,让每一河湖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关键词 水利建设

  为民惠民 推动水利建设提升幸福感

  在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现场,导流洞封堵工作正有序推进,很快,这个重大水利工程就将进入下闸蓄水阶段。这个总投资23.02亿元的工程,集城市供水、防洪、灌溉、发电、环境保护等功能于一体,建成后年均可向厦门供水约2亿立方米,成为厦门优质可靠的第二水源。

  一项项惠民的水利工程,如同一缕缕清泉,流进千家万户。过去一年,全市水利工程项目计划投资14.3亿元,实际完成16.6亿元。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上存大坝通过验收具备下闸蓄水条件,汀溪水库群至翔安原水输水工程支线建成通水,市为民办实事项目——西水东调管道工程(一期)基本完工,石兜水库至西山水厂段水源连通工程、杏林湾排涝泵站工程等水利项目紧张有序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