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20-09-25 13:28 的文章

中国资本市场30年30人系列访谈|专访盛希泰:资

30年,历史跌宕。

对于在身处改革浪潮中的金融界人士,这里既有“功成名就”,亦有故事令人唏嘘不已。

这种反差,在投行领域尤为突出。

21世纪经济报道本期中国资本市场“30年30人”专访嘉宾盛希泰,曾是国内最早从事投行业务的从业者之一。此前曾担任华泰联合证券董事长、联合证券总裁。其被市场认为是证券行业“92派”代表人物。

从投行人视野来看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变迁,别有一番意味。

不过,其最终从投行业抽身,创立洪泰基金进入投资领域,目前担任洪泰集团董事长。

切勿先入为主判断改革是否可行

从1992年加入君安证券,到后来山东证券、联合证券、华泰联合证券,盛希泰履职的部分券商机构,业已消失在历史之中。谈及这三十年来资本市场的改革变迁,盛希泰称对行业有“切肤之感”。

《21世纪》:你长期在中国证券市场一线,能否分享一下你工作中的一些特殊时点?

盛希泰:从1992年入行到2012年年初离开,我在证券行业差不多正好20年。

最近看到一个数据,我国上市公司数量突破4000家,这个数据非常不容易。

中国现在有4000万家工商企业法人,发展了30年资本市场只有4000个上市公司。在中国公司上市就是鲤鱼跳龙门,万分之一的比例,难度很大。

过去30年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也有各种坎坷,比如1992年我刚从业的时候,都没人知道证券行业是做什么的;再早前我在南开读书的时候,学的还是前苏联那套会计制度,读研究生的时候,才有了中国会计准则。

1992年下半年我到深圳找工作,证监会还没成立。我记得1992年年底去了四川,为金路集团上市做准备,当时没有证监会,也没有招股说明书的模板,就比照一份香港联交所的招股书“依样画葫芦”。

紧接着证监会成立,从那时起市场有了制度规范。

还有一个非常伟大的事件就是股权分置改革。

2005年之前,2/3的股票是不能流通的,在国家2005年拍板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后,我们迎来了2007年的大流通时代。可以说今天的资本市场发展起来,就是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

再往后就是整个发行制度的改革,也有很多次了,从额度制、审批制到核准制、注册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最后每一步都成功了,每一步都该这样做。

《21世纪》:经历了这么多的变革,你有哪些体会?

盛希泰:感触很深的一点是,任何改革都需要尝试,不要先入为主地判断可不可行。

我记得当时一个很沉重的事件,就是股票的交易佣金。

在2003年之前,国家规定为千分之三,但我们当时在湖北黄冈营业部,因为比较偏僻,千分之三的手续费是非常高的。当时改变得很艰难,觉得如果一旦放开,证券公司就垮掉了。因为这是证券公司的口粮田,是基础的收入。

后来论证了很长时间还是放开了,效果其实很好,市场自由选择,证券公司不但没有垮掉,还大大提高了竞争力。倒逼证券公司要靠创造力吃饭,而不是靠佣金吃饭,要靠创新业务质量,而不是靠传统业务发展。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我们强调要与国际接轨。发达国家已经证明正确的东西,我们要跟他们接轨。资本市场已经诞生于西方发达国家一两百年了,把他们使用有效、成功的经验拿来用就可以了。我们没有把它用好,或者没有完全用起来,说明成熟度还不够,没有完全适应这个通用法则。

注册制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一年前科创板正式开板,如今创业板注册制也已经落地。“资本市场等了30年,终于等来注册制,意义非常伟大。”盛希泰表示。

《21世纪》:如何看待注册制改革?

盛希泰:注册制真正反映了资本市场的本意。

资本市场的核心是什么?就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最终的产品。

老百姓参与上市公司融资的手段就是买卖股票,那么这个公司能不能挂牌上市、股票值多少钱,这个过程不是监管部门说了算,而是应该投资人说了算。投资人来决定这个企业上不上市、有没有资格上市。

注册制的第一核心要义就是充分信息披露。充分信息披露,就是说企业怎么样,要充分展示出来。把所有信息展示出来,投资者再来决定要买的股票。

第二点,是要对造假严刑峻法。过于涂脂抹粉、过于整形,就颠覆了公司的本来面目,这种情况对投资人是属于恶意欺诈。

《21世纪》:你一直处在资本市场第一线,对于注册制改革从酝酿到推出这个过程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地方?

盛希泰:资本市场等了30年,终于等来注册制,意义非常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