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20-09-24 22:08 的文章

在“生命禁区”收获绿色奇迹!

也是中国农民丰收节

春的播种

夏的耕耘

才迎来秋的收获

人生,亦是如此


岁月,因为走过而美丽

生命,因为经历而丰盈

在平均海拔达4000米的帕米尔高原

这这个被称作“生命禁区”地方

却有人创造了“万仞冰峰十亩江南”的绿色奇迹

在“生命禁区”收获绿色奇迹!


皮肤黝黑、中等身材,为人憨厚,笑起来额头上的皱纹极为明显。这是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孙超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孙超工作的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达4000米,被称为“生命禁区”。这里的含氧量仅为平原的48%,空气稀薄,紫外线极强。以前辣椒、西红柿这些蔬菜高原上根本种不出来。1996年12月,年仅17岁的孙超从河北入伍来到原新疆边防总队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当兵时,他发现官兵吃的蔬菜都是从300公里外的喀什市里买来的。由于路途遥远,且314国道经常发生泥石流灾害,经过一路颠簸,菜和肉送到站里时经常都会变质。由于常常吃不到新鲜蔬菜,边检站有的人嘴唇出现了发紫开裂、指甲凹陷、手脚蜕皮等病症,作为炊事员的孙超把这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1998年,红其拉甫边检站决定建立蔬菜大棚自力更生发展种植,但当时站里无人懂种植,孙超听说后,便主动找到站领导说:“我是农村来的,当兵之前见过父母种菜,我来试一试!”

刚开始,孙超以为种菜就是把种子撒到地里就会有收获。但万万没想到是,两个月后,地里的种子连芽都没发,第一次种菜不得以失败告终。接下来,孙超开始买来书籍学习蔬菜种植技巧。经过一冬天学习,没想到解决了种子发芽问题,另一个高原种植技术难题又摆在了他面前。

当年夏天,他种下的萝卜吃起来硬的像木头一样,西红柿只开花不结果。通过学习和请教喀什农科所的专家,孙超才明白了由于高原上无霜期短、冻土层较深,高原种植必须错开霜冻期。同时,对于茄果类蔬菜还要进行人工授粉才能挂果。

失败了,他就寻找原因,继续试验。对待菜苗,孙超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用心呵护经营着。正是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勇气,经过不断的测地温、量酸碱,经过上百次反复摸索、试验,他终于总结出了“营养钵育苗移栽法”,使幼苗成活率大大提高,解决了高寒地区蔬菜种植的关键性技术难题。

在他的不断探索下,奇迹终于出现了:黄瓜爬满藤、茄子坠枝头、西红柿涨红了脸……第一茬菜种好了,他瘦了8公斤。

每年七八月份高原上紫外线最强,为防止大棚里的蔬菜苗子被灼伤,孙超就在大棚上面撒上泥巴对紫外线进行了遮挡。他在工作中发现,每年6月20日至8月20是高原上的无霜期。这个时候由于高原昼夜温差大,白天大棚内温度高达三四十摄氏度,夜间温度又降至七八摄氏度,因温差大的原因早上大棚里会产生露珠,露珠遇见低温就会结冰。为了防止蔬菜苗被冻伤,这两个月里,他就会带领战友在温室大棚里点燃麦草,靠浓烟祛除大棚里的冻害。

每年2月是高原上温室大棚的育苗季节,可是今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喀什地区市场关闭。边检站买不到育苗的营养钵和营养土。错过育苗的黄金季节,将导致今年单位无苗可种。面对这个难题,孙超顿时急的满头大汗。这时,一个想法突然在孙超的脑海里显现,他想起了20多年前的育苗“老办法”——用纸自己做营养钵。

随后,他找来几百本旧书籍,带领2个徒弟加班加点用了一周时间叠成了5000余个纸质营养钵。没有营养土,他就找来筛子将大棚里的土壤进行了过滤。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通过这个土办法共育出了辣子、西红柿、丝瓜、花椰菜、西兰花等幼苗8000余株,确保了高原种植再获丰收。

目前他在高原上共经营温室大棚12座,成功种植了36个品种的蔬菜,还包括无花果、橘子、香椿等植物也在高原上种植成功,如今,他大棚里的菜在冬天也实现了正常供应,经过24年的努力,他创造了“万仞冰峰,十亩江南”的绿色奇迹。

在“生命禁区”收获绿色奇迹!


孙超在高原上种植成功了蔬菜后,他就经常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深入村民家中传经送宝,为村民传授种菜技巧,主动带动村民转变观念,掀起了高原种植热潮,助推了地方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