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美味 2020-09-28 12:45 的文章

深夜的成都,竟然也这么好吃

原创 麻小儿勺 吃货研究所 收录于话题#地域美食68个

在成都,临近午夜从太古里完成街拍的网红,从兰桂坊喝的五迷三道儿的正经青年灵魂依然空虚。这时他们会相伴走进夜色中,拐进当地人才能找到的老旧居民区。寻找一种叫做“冷淡杯”的东西,唯有它才能浇熄彼此躁动的心,使心灵和胃得到慰藉。

深夜的成都,竟然也这么好吃

01

冷淡杯是啥

/ 昼伏夜出的“鬼饮食” /

冷淡杯和我们现在流行的性冷淡风可没什么关系。它是一种成都流行的小吃,常见的形式是商贩们推着透明的玻璃车,里面摆着各式做好的卤味小吃和凉菜,类似于北方的夜啤酒和南方的大排档。

冷淡杯起源于90年代,说起由来不得不提成都的“鬼饮食”文化。过去,成都人把二更时开始出现于街头巷尾,半夜还在经营或者通宵达旦的小吃店与食摊都叫“鬼饮食”,这里的“鬼”取自于这些餐饮昼伏夜出的习性。

深夜的成都,竟然也这么好吃

flickr.com

旧时的成都是一座著名的消费城市,居住在这里的居民过着相对闲适的生活。那时成都多数平民家庭每天只吃两顿饭,上午10点左右吃一顿,下午5点左右吃一顿。到了晚上,即使你肚子再饿,也只能“打个尖”,临时吃点东西(这在当时被文人记作“间食”)。

深夜的成都,竟然也这么好吃

来自微博网友@T-Ripple

到了夏天,市民们喜欢傍晚在院坝里,或街沿边摆张小方桌,端来几碟煮花生米、毛豆、豆腐干、卤猪蹄、腊肉香肠之类的下酒菜,边饮酒边摆“龙门阵”。那时候,每当有邻居、朋友前来就座时,主人都会自谦地说出“请得闹热,吃得淡泊”一类的顺口溜。这也从而解释了冷淡杯名字的由来,一方面是指吃的清淡没有大鱼大肉,不讲究排场。二来这些食物大多是一些冷吃的卤味,淡也同“啖”字讲。与其烦恼哪个才是正解,我劝你还是来份冷淡杯冷静一下。

02

冷淡序曲 — 剥

/ 花毛一体! /

花毛一体——我想没有哪一对CP可以在一起得如此毫无争议,甚至连南北方旷世已久的美食骂战到它们这里也只能偃旗息鼓。在我的印象里,开胃下酒小菜-水煮花生和水煮毛豆是每桌必点,将毛豆两头的尖角剪掉,这样才更有滋味。

深夜的成都,竟然也这么好吃

花生毛豆 | 豆果美食网网友墨韵芊华的小厨房

花生煮的表皮微微发棕,里面的花生仁像是茶叶蛋一样沾染上纹理。通常这个时候人还没有到齐,三两好友先开始小酌。一边摆着龙门阵,一边手不停的拨着花生毛豆,不知不觉一人就能吃两大盘。

03

冷淡初篇 — 啃

/ 卤水是卤料的灵魂 /

南方人有别于北方人,吃东西不讲究足食,更多的时候像是在咂么滋味。所以像什么鸭舌头、鸭脚板、鸭脑壳、鸡爪爪、鹅翅膀才是冷淡杯的主力。你认识的家禽的所有部位都能拿来卤,而且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没有什么肉。

深夜的成都,竟然也这么好吃

因为四川人吃的不是肉,卤水才是卤料的灵魂。至于你问他哪一家的卤料最好吃,他最有可能的回答则是我小时候学校门口那一家。这时姗姗来迟的朋友刚好入座,接上学校门口小吃的话题从把把烧谈到钵钵鸡,一起追忆起年少时的美味和总是不够花的零花钱。

04

冷淡中篇 — 嚼

/ 千奇百怪的食材 /

成都人好吃,所以对食材的选择也非常大胆,敢于创新。不同食材到口中滋味不尽相同,口感也千奇百怪。冷淡杯就成了各路食材大施拳脚的战场。没有几十种菜品可供选择,根本不好意思出来摆摊,而且准被食客们问得哑口。

深夜的成都,竟然也这么好吃

猪天堂

猪耳朵淋上红油后爽脆可口;猪尾巴卤制的软软糯糯,散发着油脂的香气;卤猪拱嘴也就是猪鼻孔,质地挺韧而富弹性,充满胶质。还有一种你可能没说过的食材叫猪天堂,位于猪的上颚与牙齿连接的那一圈肉,由于长得有点像梯子,所以也有人叫它猪天梯、牙梗。口感像是黄喉,但比黄喉更有嚼劲,用舌头划过它一阶一阶的纹理,大概也就感受到了和猪猪亲吻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