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6-05 10:33 的文章

季明明:牢牢把握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的精髓

  基于我国对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应该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抢占教育信息化制高点。切实扭转“认识不高”“两张皮”“重硬轻软”问题。全面理解与准确把握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的精髓,读懂其“历史使命”“战略任务”和“核心价值”。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抓好“重头戏”,推进“深度融合”,构建“全新教育生态”,推广混合学习模式,凭借信息化,致力于破解教育系统性变革之难题,有力地推进我国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办学质量的提升。“国家学分银行(资历框架)+教育信息化”是建成我国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支持教育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工程。本文内容由基础教育导入,也可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借鉴。

  主题词:教育信息化 战略精髓 教育变革 提高质量 学分银行

季明明:牢牢把握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的精髓

  季明明简介

  季明明:研究员。在国企工作10年。先后担任纺织工业部政策研究室(借调)、中共中央组织部宣教干部局、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局干部,国家教委处长、机关党委委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主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全国大中小学校全面开展了超大规模在线教育并得以平稳实施,创造了在线教育的奇迹,充分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全方位快速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为进一步落实新时代我国教育信息化宏大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伴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VR/AR、3D打印、区块链以及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等第三、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正在引发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教育变革的“海啸”,这既是严峻的挑战,更是重大的机遇。

  有必要深入总结此次抗击疫情经历的真刀真枪的“大考”,以更高站位认识教育信息化对于立德树人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大意义,以更严要求查找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以更大决心加快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总之,只争朝夕地抢占先机,争取通过信息化加快赢得教育现代化的成功。

  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国家教育信息化指导思想与发展战略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先后下达了具有高屋建瓴的系列文件,进行了整体性、战略性部署,内涵极其丰富并且格局大、有高度。在世界诸多国家该领域发展战略的谋划中,它属于比较突出者之一,如果能够真正高质量地予以贯彻落实,实现系列文件关于“使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发挥全球引领作用”宏大目标,可能性是存在的!

  系列文件主要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7)(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2012.3)(以下简称“十年规划”)、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6.6)(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国务院《国家教育十三五规划》(2017.1)(以下简称“教育十三五规划”)、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7.7)、教育部《关于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数字资源意见”)(2017.1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8.4)(以下简称“2.0计划”)、教育部《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2018.12)(以下简称“网络空间意见”);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2019.2)又提出了新要求,全面构成了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的特定内涵。

  系列文件一环扣一环,深刻和详实地阐明了具有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历史使命、战略任务及核心价值,内涵极其丰富和宝贵,集中呈现出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的精髓,是我国对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集中体现,既是发现和评价我国教育信息化成就及洞察其存在问题的一面镜子,又是进一步找准突破口、发力点、谋划其高质量发展施工蓝图的科学指南。

  清醒地认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系列文件明确提出了“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宏大目标(“十三五规划”)。但是,运用系列文件这面“镜子”去观察,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仍然存在着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和不足。主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