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政策咨询 2019-12-11 09:32 的文章

为企业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 这个街

为企业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 这个街

  东方网记者李欢12月8日报道:中国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日前, 2019漕河泾开发区法治论坛以“开放创新多元共治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主题,围绕如何形成法治化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合力、真正提高企业的体验感和获得感等问题进行了对话和探讨。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自2003年首次发行以来,世行《营商环境报告》在其衡量的10个商业监管领域内已经触发了3500余项改革。而所有的这些改革,均须通过法律的“立改废释”来完成。近年来,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力度持续加码,密集出台多项措施。

  更好的制度,如何真正导向更好的营商环境,如何真正提升企业的体验感和获得感,是论坛聚焦的话题之一。与会专家们谈到,要对标最高标准、在更深层次上优化营商环境,还需要重点解决好政策措施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只有被感知的法治才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为企业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 这个街

  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教授也通过视频方式参与了讨论。他强调,“徒法不足以自行”,有了科学立法,还必须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全民守法。

  徐汇区虹梅街道党工委书记、虹梅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蒲亚鹏则谈到,从“法制”到“法治“的进化,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法治”实际上就是一种“共治”,是立法者、执法者、法律服务者和我们自觉守法者之间一种有机统一的关系。矛盾冲突在市场经济当中是一种常见状态,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化解冲突,这一定是需要构建有机统一的整体生态。再进一步看,“共治”一定需要系统化的实践,立法、执法、法律服务者和我们企业这些守法者主动积极地行动,建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为企业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 这个街

  记者了解到,去年虹梅街道成立了“徐汇区漕河泾开发区联合调解中心”,整合基层资源,一年来共调处劳动争议、消费纠纷、知识产权纠纷等1200余件。目前,街道正在酝酿“联调中心“升级版,在漕河泾开发区筹建一个“法治共建委员会”,高效引入法院、检察院、仲裁、公证等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同时联合开发区内企事业单位等市场主体,让各方力量都深度参与园区的法治化建设。

  “法治共建委员会”将重点解决好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力争畅通制度设计者、制度执行者和制度规范对象之间的沟通渠道,增强发现、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协同性,在更深层次上优化营商环境。一方面,接地气的方式解读和宣讲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一方面更好地形成法律服务资源和企业的对接、对话,找准各方力量合作的”落脚点“,积极打造全方位、全天候、全链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区域内4000多家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