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将持续深化改革,梳理制定前海可复制推广
【摘要】 增加值、税收、固投、外资、进出口等5项主要经济指标中,4项增速高于全年目标!7月30日,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2020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
“增加值、税收、固投、外资、进出口等5项主要经济指标中,4项增速高于全年目标!”7月30日,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2020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透露出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
片区注册企业增加值增长13.3%、税收贡献增长1.8%、固定投资增长6.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1%,进出口总额增长21.4%,其中前海湾保税港区增长61.5%。
“之所以能跑赢大势,与前海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密不可分。”谈及前海交出的亮丽“半年答卷”,这一答案成为多方共识。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前海已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560项,模拟营商环境排名达到全球第22位,使得前海经济密度达152.6亿元/平方公里,税收密度达28.5亿元/平方公里,位居全国同类区域之首。
下半年,前海将持续深化改革,梳理制定前海可复制推广的政策清单,形成一批系统性集成性开放性的制度创新,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同时,寻求对外开放新路径,加快建立同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为新一轮高水平开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上半年前海保税港进出口总额增长超六成
7月22日,大暑,深圳进入全年最热的节气。位于前海湾保税港区的中国外运“前海中心仓”也一派火热繁忙景象:每天早8点半至晚10点,全仓满负荷运转,7台叉车不间断穿梭运输。
“业务量激增,国庆前后可能还会出现高峰。”深圳市前海中外运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涛说,尽管因疫情导致国内出口订单急剧下滑和部分海运航线停摆、海外港口封港,但自1月31日至今,中心仓不仅没停工一天、没裁员一人,反倒新增了60多个岗位。
张涛说,复工复产期间,前海管理局送来了口罩等等紧缺防疫物资,给予租金减免和1500元/人的稳岗补助和交通补助,助力企业度过最艰难时刻,5月起业务量快速增长。“5月比4月增长35%,6月又比5月增长50%,估计7月的增长可再创新高。随着客户对市场的信心提升,供应链链条逐渐恢复,再加上国家政策激励,预计原定的年度目标应该还是能实现。”张涛说。
这并非个案。今年上半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进出口总额达4640.76亿元,增长21.4%。其中,前海湾保税港区进出口总额868.15亿元,增长61.5%,成为片区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
“这个数据令人惊喜!原本还担心没有新的增长,结果发现在已有较大规模存量基础上,还有很多新项目想入驻,且存在排队等候仓库的情况。”前海湾保税港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认为,前海贸易实现逆势增长,与近年来前海推出“MCC前海”、全球中心仓、“两步申报”等多项贸易便利化制度创新措施有关。
“其实一季度保税港区的进出口货量是下降的,但整体货值却显著提升,说明贸易结构优化了,货物单位价值提升明显。”该负责人说,片区通关效率显著提升后,陆续吸引了进口高端水果等对时效和操作模式有更高要求的高货值货物进入。
而去年6月前海启动的跨境电商“9610直购出口”模式,也吸引了大量区外跨境电商出口企业将货物转移到前海清关。上半年该模式下实现货值14.79亿美元,直接为前海贡献了增量货值。
疫情期间,这样的制度创新也从未停止,“放管服”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均得到深化。比如,今年2月起,前海e站通服务中心所有业务都实行“不见面审批”办理,截至7月24日,已累计线上受理业务超3.4万笔;对“外商投资旅行社业务许可”等3个事项,压缩法定审批时限50%以上。而前海税务局则对所有审批类业务开设加速通道,出口退税提速到1日内完成。
累计注册港企逾1.2万家增长近4.7倍
前海世茂金融中心12楼,香港知名建筑师事务所“hpa何设计”正忙碌运转。作为最早入驻前海的港企之一,公司于去年11月正式“归巢”前海办公,却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节奏。
“当时因为防疫物资不齐全根本无法复工,很着急,结果前海管理局不仅减免了两个月租金,还很快就送来一批防疫物资,并派人直接在公司门口驻点办公,指导防疫和复工复产。”公司董事助理周雁林觉得,这种办事风格挺适合港企,“措施没有停留在纸面上,很好地落地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