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政策咨询 2020-06-08 15:06 的文章

北京石景山区经济发展推进大会签约503亿元项目

人民政协网6月8日电 记者 贾宁 通讯员赵昂)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两会”各项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6月8日上午,北京石景山区隆重召开经济发展推进大会,总结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表彰地区纳税“百强”和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为10位市级以上人才工程入选者发放“景贤卡”,与有关企业签署50个新引进项目,涉及重大项目、招商引资、产业平台及首钢园区建设等,总投资达到503亿元。在会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石景山区发布由2项指导性政策和四大类20余项产业发展政策组成的“2+N”政策体系,明确全区未来“高精尖”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培育的人才类别,对全区已有的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政策措施进行完善和升级。

1


石景山区自古就是京西历史文化重镇和扼守京西交通要塞,被誉为首都城市西大门。2005年,为保障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首钢搬迁调整的重大决定,石景山区率先开始疏解非首都功能,走上了由传统重工业区向现代化高端绿色之城的转型之路。历经十多年艰辛转型,石景山区打了一个“翻身仗”,二、三产比例实现了7∶3到2∶8的反转,进入到高端绿色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2


北京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发布实施,石景山区被确定为中心城区。石景山区紧扣“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和“一枝独秀”的工作要求,牢牢把握北京新版城市总体规划赋予的“建设国家级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的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山水文化融合的生态宜居示范区”功能定位,紧紧抓住北京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和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重大历史机遇,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系列新成绩。上个月,石景山区因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和促进社会投资健康发展三项工作中成效显著,获得国务院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表彰,这是石景山第三次获此殊荣,也是今年调整评审规则后唯一一家连续获批的城市,更是在同一年度唯一获得国务院三项表彰奖励的地区。

3


抗击疫情——政企携手“化危为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政府与企业携手并肩,主动“化危为机”,努力减少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冲击影响,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是经济总体平稳。

石景山区第一时间出台“石惠16条”,制定“石新9条”,从疫情防控、财政税收、金融社保、用工房租等方面推出综合服务包,精准帮扶企业纾困解难,全力推动企业稳妥有序复工复产。截至5月底,全区累计为企业减免房租7500万元,提前兑现企业专项支持资金7500万元,缓缴社保8.81亿元,支持企业融资49亿元,实施“一企一策”措施190项。通过真金白银的支持和真心实意的服务,为企业筑起挡风避险的堤坝,做好“雪中送炭”这篇文章。

企业是创造财富、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发展、激活民生的核心力量。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一些企业加快数字化布局、拓展网上经营,顺势而为、化危为机,实现逆势增长,彰显科技的硬核力量,驻区企业研发的智能机器人、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方舱等70余项新技术新产品应用于防疫一线,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疫情初期的“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行动中,石景山区驻区企业物美率先承诺,率先行动,克服成本上涨压力,做到产品不涨价甚至低于进价销售,确保民生商品供应充足。公司与多家大型集团等签署了总金额达15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确保疫情期间首都市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不涨、质量不降、供应不断;积极打通供应链,昼夜不停地从云南、广西、福建、山东、河北等多省市蔬菜基地向北京调运蔬菜,工作人员24小时轮班在岗在位,所有门店不间断运输。开创末端配送新模式,在全国设立了6200多个社区“抗疫提货站”,有效缓解封闭小区、边远小区购物难,避免人流集中交叉感染的风险,用实际行动书写民企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