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研究:全球期权市场投资者结构分析
从全球衍生品市场来看,权益类期权的成交量基本上都稳定在权益类期货成交量的2至3倍。全球期权市场以北美和亚太地区为主,个股期权成交主要集中在北美地区,股指期权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从亚太衍生品市场来看,印度和韩国市场是主力,印度期权市场发展迅猛,以个人投资者为主;韩国市场KOSPI200指数期权成交量于2011年显著下跌,海外投资者比例逐年上升,2019年达到53.13%。
全球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
从全球衍生品市场来看,2009—2018年,期货成交量呈现上升趋势,而期权成交量呈波动状态,总体而言,期货成交量高于期权成交量。期权成交量于2009年和2011年超越了期货成交量,这得益于亚太地区期权市场的发展。2018年,期货成交量达到约170亿张,是期权成交量的1.3倍。
图为2009—2018年全球期货期权成交量(亿张)
分市场来看,2018年美国市场的期权成交量全球最高,占全球期权市场的47.52%;亚太市场次之,占比35.36%;两者总计占比82.88%。2011年由于韩国市场的快速发展,亚太地区成交量超越北美地区,达到52亿张。2012年由于韩国市场的交易量下降,亚太地区的成交量回落至33亿张。近两年,北美和亚太地区的成交量均有所上升。欧洲市场和拉丁美洲市场成交量无大幅波动,都约为10亿张,2018年占比分别为8.38%和7.97%。
图为2009—2018年全球各地区期权成交量(亿张)
图为2009—2018年全球各类期权成交量(亿张)
图为2018年个股期权成交量分地区占比
分品种来看,根据FIA的分类方式,期权可以分为权益指数期权、个股期权和外汇期权等。近10年来权益指数期权成交量最大,2018年权益指数期权成交量达到65.52亿张,占比达到49.9%;其次是个股期权,成交量达到42.51亿张,占比达到32.37%;第三是外汇期权,成交量为11.66亿张,占比达到8.88%。
根据WFE的数据,2018年个股期权的成交主要集中在北美地区,占比83%,股指期权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占比73%。
图为2018年股指期权成交量分地区占比
亚太市场衍生品投资者结构
韩国
市场概况
1996年5月,韩国证券交易所(KSE)推出了KOSPI200指数期货,次年7月推出KOSPI200指数期权,这是韩国期权市场的核心交易产品。2002年1月,KSE发行股票期权,6年后,单一股票期货上市。可见,韩国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经历了“股指期货—股指期权—股票期权—股票期货”的路径。
KOSPI200指数期权的成交量在全球各类期权交易中居前列。2019年上半年的全球期货期权市场成交量排名中,KOSPI200指数期权位列第五。2011年KOSPI200指数期权的成交量突破36亿张,但随后连续两年经历了断崖式下跌,跌至5.8亿张,其原因是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FSC)提出要防止过热的投机性投资,几家交易所合并后成立的KRX应其要求收紧了相关政策,如将合约乘数由10万韩元提升至50万韩元,这导致总体成交量下降。2019年KOSPI200指数期权回升至6.4亿张。
图为2010—2019年KOSPI200指数期权成交量(亿张)
投资者结构
韩国期权市场的投资者主要分为三类: 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与外国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包括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基金、银行和养老金及政府等。相比于欧美市场,韩国期权市场的鲜明特征是个人投资者是主要参与者。2000年个人投资者占比高达70.83%,是市场的绝对主力。随着外资开放以及合约乘数的提升,个人投资者的比例逐步下降,海外投资者比例显著上升。2011年,海外投资者占比超越个人投资者,成为市场上最大的投资者。2019年个人投资者比例降至26.91%,海外投资者比例由2000年的5.27%上升到53.13%,占比增长约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