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清波载百舸——岳阳洞庭湖浮吊整治、行业规范发展走笔
浮吊正在吊装作业。 刘奇才 摄
浮吊定点停放、整齐排列。 刘奇才 摄
亚平 金辉
绣幕香温生暮寒,淡烟漠漠水漫漫。仲冬时节,笔者立于岳阳巴陵广场,极目洞庭,虽是枯水季节,南来北往的船只轻斩碧波序然前行。同行的岳阳江南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南公司”)董事长刘习宜慨叹道:“从扁山至三江口12.4公里水域,是岳阳境内洞庭湖航运的黄金水道,能有今天这样井然的航序,得益于湖南省委省政府、岳阳市委市政府对岳阳市中心城区沿洞庭湖水域的大力整治,得益于政府引导的对浮吊行业的整治和规范管理。”
刘习宜为何会有如此感慨?因为这里也见证着他和江南公司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涅槃之旅。
高端定蓝图
时光倒回到2016年以前。东洞庭湖上,货运、采砂业可谓乱象丛生。特别是浮吊行业,存在着无证经营、野蛮作业、事故频发、恶性竞争、偷税漏税等乱象,一片污瘴。
2016年9月18日,时任湖南省省长杜家毫在岳阳考察“一湖四水”工作时,看到岳阳楼前洞庭湖面上“千帆竞发”,挖砂船、浮吊船塞满了航道,当即要求岳阳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整治。
9月19日,岳阳市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洞庭湖综合整治领导小组。10月24日,岳阳市政府发布《关于整治和规范市中心城区沿洞庭湖水域浮吊船舶作业秩序的通告》,要求淘汰落后浮吊船舶,规范过驳产业。
如何整治?当时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将水域经营权拍卖,这样见效快、最省事;另一种意见认为,不能对浮吊从业者置之不管,要设法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市政府指示市地方海事局:“岳阳的事岳阳人自己办,要引导浮吊行业进行内部整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优结构,走规范发展之路。”
由谁来牵头整合?整治牵头单位岳阳市地方海事局主要领导想到了能力强、作风硬的业界代表刘习宜和李际应。
市领导跟刘习宜和李际应谈话时,明确表示,要资金,没有;要人,由他自己组合,市里只能从政策上予以倾斜。
干好了,是有利民生有利洞庭湖浮吊行业有序发展的好事;干砸了,对不起领导的信任。怎么办?在湖南航运物流业摸爬滚打多年、在业界有广泛影响的刘习宜和李际应二人当即表态:“不负重托,全力以赴!”
斩麻用“快刀”
岳阳中心城区沿洞庭湖浮吊行业当时是何状况?“当时共有浮吊七八十条,有相当一部分是无证的。”江南公司总经理李际应记忆犹新,这些浮吊中,以个体经营为主,无证作业、偷税漏税现象相当普遍,业主来自湖南、湖北、安徽等5个省,关系错综复杂。
怎么整合?在岳阳市政府和海事等部门的支持下,李际应等召集浮吊业主代表开会研究,全体浮吊业主自愿签订了《浮吊合作承诺书》。要想整治顺利,就要服众。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对现有浮吊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估。筹备组聘请岳阳市外的评估机构评估,按照评估结果确定去留。根据“去产能”的要求,最终只能保留36条浮吊。
“这真是逼上梁山之举,规范洞庭湖浮吊、过驳业秩序容不得半点犹豫。”李际应告诉笔者。
除了保留的36条浮吊外,其余浮吊怎么办?“我们设计了多条路径,实行自愿选择,去产能的浮吊业主既可以入股成为公司股东,也可以按评估价拿钱走人(由股东出资),对无证无照的我们还提供油费,送他们离开。”李际应说,处理这种事关大家切身利益的事,不能霸蛮,得公平公正、有礼有节。
从原有的七八十条浮吊鱼龙混杂,到留下36条浮吊,期间没有出现大小纠纷,这让岳阳市政府领导和筹备工作人员看到了公平办事、相互体谅的力量。
2017年4月28日,岳阳江南物流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营业,它标志着洞庭湖浮吊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整饬展新貌
江南公司的成立,只是走完了岳阳洞庭湖浮吊行业整治的第一步。如何规范管理、健康发展,才是公司是能否立足、真正让社会满意的关键所在。
当初为什么要整治?无序的恶性竞争,对洞庭湖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根源。岳阳市委市政府要求江南公司走规范化的绿色发展之路。
江南公司成立之初就提出并实施“环保立企、质量兴企”的发展战略,从机制上改变了以往以牺牲“环保、安全和作业质量”为代价的无序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