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19-12-12 14:55 的文章

东亚药业政策趋严行业降温销量“不给力”,研

  自2012年以来,监管层发布了一系列“限抗令”管理办法,抗生素的使用逐渐步入正轨。以抗菌类药物为主营产品的浙江东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亚药业”)“摩拳擦掌”准备上市,然而政策的趋严已成为其上市路上难以回避的问题。

  据企查查资料显示,东亚药业现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公司下设质管部、业务部、商务部、中药部、财务部、办公室及研发中心。法人代表池正明,注册资本8520万元,最大股东为台州市瑞康投资合伙企业持股71.83%。配备了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和先进的检验设备,是一家通过国家GSP认证的医药经营企业。

  毛利率低于同行 主营产品销量不“给力”

  成立于1998年2月6日的东亚药业,主要从事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近年来,东亚药业的毛利率低于同行,且变动趋势异于同行。

  2016-2018年,东亚药业营业收入分别为6.84亿元、7.29亿元、8.57亿元,2017-2018年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49%、17.55%。

  2016-2018年,东亚药业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0.67亿元、0.56亿元、1.09亿元,2017-2018年分别同比增长-16.49%、96.15%。

  招股书显示,2016-2018年,东亚药业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2.8%、30.01%、32.8%。而同期,浙江九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洲药业”)、浙江天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宇股份”)、江西富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奥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翔药业”)、江西同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和药业”),上述5家可比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的平均值分别为40.21%、41.31%、37.4%。可见,2016-2018年,东亚药业毛利率低于同行,且变动趋势异于同行。

  除毛利率外,东亚药业主营产品的销量表现同样不“给力”。

  招股书显示,东亚药业主营产品涵盖抗菌类药物(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和喹诺酮类)、抗胆碱和合成解痉药物、皮肤用抗真菌药物等。

  在上述产品中,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是东亚药业主营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2018年,该类药物的销售金额分别为4.56亿元、5.1亿元、6.28亿元,占同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6.93%、70.73%、74.11%。而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中,头孢类药物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东亚药业所有产品品类中最主要的部分。

  不济的是,2018年,在东亚药业生产的5种头孢类药物,有3种的销量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下滑。

  2016-2018年,头孢克洛中间体的销量分别为76.08吨、118.37吨、93.37吨;同期拉氧头孢中间体的销量分别为17.09吨、18.08吨、16.14吨;同期头孢美唑钠中间体的销量分别为50.26吨、42.15吨、41.59吨。

  招股书显示,东亚药业生产的抗胆碱和合成解痉药,主要为马来酸曲美布汀原料药和中间体,2016-2018年,其销售额分别为9,459.66万元、8,990.85万元、9,252.45万元,同期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3.89%、12.48%、10.91%。

  2018年,马来酸曲美布汀原料药和中间体的销售额较2017年有所增长,但是其销量却逐年下滑。2016-2018年,马来酸曲美布汀原料药和中间体的销量分别为185.73吨、169.24吨、156.39吨。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包含上述产品在内的,东亚药业的9种主要产品价格,较2016年均有大幅增长。而近年来,随着监管层的一系列药品价格调控政策实施,药品整体的价格持续下降。

  供应商疑点重重

  根据招股说明书的信息显示,2017年河北宁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公司的第一供应商之一、2018年宁极生物亦是公司的第二大供应商之一,2017年的采购额为1153万,2018年的采购额为2617万。

  奇怪的是,宁极生物成立时间极短,根据数据显示宁极生物成立于2017年4月19日,而更奇怪的是宁极生物目前没有参保人数。

  同时,宁极生物在2018年3月15日还进行过一次变更,这次变更之后其经营范围才增加了医药中间体、化工辅料、化工原料等。

  那么这样一个成立极短且没有参保人数的公司是如何成为东亚制药的主要供应商之一的呢?是如何在2017年和2018年产生3370万的采购额的呢?

  诚然,上游供应商可以通过分包的方式去采购原料并保持持续供应。但是,本案的供应商供应链确实不稳定。问题出在公司2016年度第二大供应商的身上。

  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16年东亚制药的第二大供应商是上海凯莱药业有限公司。

  2016年东亚药业向凯莱药业采购金额为2450万元,但是2016年凯莱药业的参保人数为4人,恐怕难以具备2450万采购规模所需的生产能力。

  同时,凯莱药业目前已经处于注销状态。

  而且自从凯莱药业成立之后,仅有的一个客户,就是浙江东亚药业。

  可以说和供应商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其实际情况恐怕只有东亚药业才会知道。

  研发团队薄弱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池正明和池骋父子。池正明直接持有公司55.3%的股份;池骋直接和间接合计持有公司12.07%表决权份额。池正明和池骋父子实际控制东亚药业67.37%的股份。池正明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池骋担任公司董事、副经理。此外,记者注意到,池正明和池骋均拥有澳大利亚永久居留权。池骋更是18岁就开始担任浙江省三门东亚药业有限公司监事。

  对于自己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的重视,东亚药业毫不避讳提及。其表示,公司是一家高度重视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医药企业。2016~2018年,东亚药业技术研发费用分别为2701.02万元、3105.18万元和3269.67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总金额的3.95%、4.26%和3.82%。

  从人员构成角度来讲,东亚药业方面表示,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稳定的科研队伍,主要由具有科研能力、熟悉原料药技术工艺开发工作的技术骨干人员构成,具有丰富的化学合成工艺技术的研发、产业化经验。

  不过,东亚药业人员构成与上述描述似乎并不匹配。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东亚药业研发中心共有员工165人。其中,硕士学历的人数为6人,本科学历人数为103人,大专学历的人数为54人,大专以下学历人数为2人。

  从公司员工基本情况来看,截至2018年12月底,公司共有正式员工1203人。其中,研究生及以上的员工8人,大专及本科300人,高中及以下895人。由此计算,高中及以下员工占东亚药业员工总数的74.4%。

  按照东亚药业提及的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来看,九洲药业母公司和主要子公司拥有员工2943人,其中技术人员552人;公司拥有硕士64人,博士18人,大专及以上员工占比34.86%。天宇股份有技术人员607人,其中研究生46人,专科以上员工占比32.08%。奥翔药业总员工为561人,其中技术人员163人。不过,从教育程度来看,奥翔药业拥有博士3人、硕士33人,大专及以上员工占比46.52%。

  不难看出,东亚药业技术研发人员及其学历组成均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

  此外,经查询发现,东亚药业近年来获得药品注册批件的8项产品中有5项将于明年到期,剩余3项最晚也于2023年到期。截至招股书签署日,东亚药业共取得了25项发明专利。此外,按照发明专利20年期限计算,东亚药业近三年没有取得一项专利,最早的发明专利是2008年。

  东亚药业也意识到了其产品面临被替代的风险。其表示,公司主要产品拥有较为稳定的市场份额,但并不排除随着时间的推移、用药量的累积以及检测技术的进步,有新的不良影响显现出来,有可能对公司的产品销售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随着现代医学手段的发展以及化学、生物制药等技术的进步,新的治疗手段、新的替代性药品可能出现并实现重大突破,可能对现有药品产生较大的冲击。因此,公司部分原料药产品存在被替代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