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19-11-28 22:02 的文章

行业追风智能合同,电子签名越过山丘

行业追风智能合同,电子签名越过山丘

推荐 2019-11-28 16:48:14

电子签名这个曾经的冷门赛道,因为一双神秘的推手频频进入人们的视野。

早在2002年前后,电子签名就以“印章系统”的形式存在,只是彼时的互联网还停留在软件时代,电子签名主要基于本地客户端提供服务,政务领域可以说是为数不多进行商业落地的场景。

2013年在云计算的东风下,电子签名市场迎来了SaaS化的转折点,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老牌电子签名玩家e签宝开始软件服务商转型为SaaS平台,上上签、法大大等一批电子签名创业者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

当资本机构大举进入,腾讯、蚂蚁金服等行业翘楚借势入局,市场开始上演大鱼吃小鱼的游戏,电子签名行业似乎正在进入第三个阶段。

01 抓住商业的落脚点

对于“第三阶段”的注解,无疑有很多种解释。

譬如市场份额的高度集中,按照艾瑞咨询在《2019年中国第三方电子签名行业研究报告——电子商务篇》中披露的数字,e签宝、法大大、上上签组成的头部梯队已经占据了电商行业77.6%的市场份额;

又比如巨头们的“用脚投票”,腾讯在今年3月份参投了法大大,蚂蚁金服又出现在e签宝的领投名单中,互联网巨头的资金、流量和生态优势,势必会加速电子签名市场的淘汰赛,进一步提高行业进入门槛。

然而市场份额和格局的变化终归只是表象,电子签名从十多年的市场静默期,到云计算时代的创业风口,本质上还是商业规律使然。当数字经济逐渐取代传统经济成为新的增长引擎,作为数字经济产业链条中的基础设施,电子签名的应用也相应的从低频拐向高频,直接带动了资本市场的看好。

沿循这样的逻辑,电子签名的第三个阶段,准确的定义应该是单纯的电子签名服务向场景更为丰富的智能合同转变。

行业追风智能合同,电子签名越过山丘

一方面,合同往往被视为商业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诸如权利边界的明晰、义务范畴的框定、违约责任的约定等都需要合同提供保障,但当下的合同签署仍需要经过文本敲定、盖章打印、物流运输等环节,动辄需要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时间。

另一方面,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又是不可逆的趋势。参考e签宝公布的一组数据,前十二年的签章量只有100多万次,但在2015年后进入到了指数级增长阶段,截止2019年上半年,e签宝的企业用户已经超过289万家,累计签章量达到75万亿次。

对于聪明的电子签名玩家而言,由电子签名赛道向智能合同扩张,无疑是构建多元化商业场景的选择,也是电子签名赛道由小变大的必然;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来讲,当前低效的合同签署模式,已然成为数字化转型中的亟需拆除的烟囱。

不妨从一个案例中窥探下智能合同的前景。

二手车交易被公认为合同签署最复杂的场景之一,如果引入智能合同服务,简单的模板调用即可生成合同,用户可以在线与车主签署购买合同,与二手车平台签署居间服务合同,无须专门的场地来储存合同,对于合同中的一些法律条款还可以向电子签名平台咨询,极大地提高了二手车交易效率。

诚然,作为一切商业行为的落脚点,智能合同无疑是电子签名走向第三阶段的标志。

02 行业集群的头啖汤

除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可能是电子签名行业的集群效应。而最早尝到集群红利的,恰恰是被国内玩家对标的DocuSign。

诞生于2003年的DocuSign,经历了15年的长跑后成功IPO,尽管上市前出现了盈利难题、股东撤股等不利因素,DocuSign开盘当日股价即逆势上涨,市值迅速超过60亿美元,远高于分析师预期的30—40亿美元。哪怕是在SaaS概念股普遍下跌的2018年,DocuSign的市值却一路飙升至100亿美金以上。

至于逆势上涨的原因,不难从DocuSign的业务布局中找到答案。

仅在2018年上市后,DocuSign就做出了两个重要的战略抉择:一是加强与Salesforce的合作关系,保证了自身的高速增长,以至于合作伙伴渠道的营收占到了整体的60%;二是斥资2.2亿美元收购SpringCM,并在2019年整合旗下产品推出了DocuSignAgreement Cloud,功能包括协议制定、电子签名、合同执行以及后续管理。

简单来说,DocuSign的动作无外乎“借力打力”,通过与Saleforce、SAP、微软等巨头合作的集群优势,加速市场份额的增长。然后在已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围绕合同管理进行扩展,让合同签署的过程简化为准备、签署、执行和管理四个环节,继而全方面强化了自己行业龙头的地位。

国内电子签名行业的进化逻辑与DocuSign不无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