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19-11-27 22:36 的文章

换个视角看汽车行业的未来

在科技领域,我有很多最近几年正在参与汽车行业变革的朋友——像小鹏汽车的何小鹏、蔚来汽车的李斌、威马汽车的沈晖,包括在为智能汽车造「脑」的余凯。经常与他们交流,让我对汽车行业的新故事也越来越好奇。这些人都是很棒的创业者,对汽车行业有非常自信的趋势判断,换句话说,他们的「现实扭曲立场」都很强,常常让我觉得他们的判断都很有道理。
 最近我有机会被邀请去大众汽车集团的德国总部,和他们的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迪斯博士(Dr. Herbert Diess)及部分高管做了一次深度交流。去之前我略微有一点担心:长期和汽车行业的「鲶鱼们」打交道的我,能不能和一个拥有近百年历史的传统巨头聊到一起去? 去了之后才发现这个担心有点多余,这次交流反而给了我另一个视角去看汽车行业的新故事,也让我对那些现在掌握着市场主旋律,并且对已经开始意识到汽车行业将要开启新篇章的巨头们的思维做了一次深入的 Decode —— 解码他们判断和行动背后的「源代码」和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站在他们的位置,这个逻辑背后的合理性又在哪里? 我相信一个更宽广、更完整的世界观,可以让我们更接近「未来出行」这个故事的真相。 (以下是我与迪斯博士的访谈视频)



电动车到底是不是那个大未来?
每年极客公园前沿社都会组织一帮企业家去海外旅行交流,今年在希腊的时候,我们10多个人晚上闲着没事,曾在酒店高谈论阔汽车行业的未来。很多人都对电动车这件事表现得很犹豫——确实「电动」这件事现在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要想构建电动的体系,需要非常大的成本投入,所以他们觉得远远不到笃定「电动就是未来」的时候。 但是这次去跟大众交流,我发现这家传统汽车集团,其实已经决定 All-in 电动了——大众汽车品牌、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奥迪和保时捷都相继推出了纯电动车型。更重要的例证是大众汽车集团投入数十亿欧元亲自与一家创业公司 Northvolt 合资建了一个庞大的全新电池工厂。而且大众汽车集团一向四平八稳的采购体系也在行动,已公布 500 亿欧元电动汽车电池采购方案的大众正在紧锣密鼓地重构一个围绕电动车的新供应商体系。  

         大众汽车集团萨尔茨基特(Salzgitter)电池卓越中心

 

我很好奇,理应保守的巨头,对我们还在争论的电动化技术路线,不断强调要All-in 的逻辑是什么?

 在和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迪斯博士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这样的信息: 首先,汽车巨头们「看清楚了」。其实他们很早就开始探索电动技术了,之所以这个技术一直没有成为主流并快速演进,其实是因为在燃油车市场的确定性和电动车市场的不确定性之间,巨头对后者的探索欲望不强。 但是在 Tesla 这样的探索者身上,巨头们显然看到了「电动」这件事在未来市场是可以规模化的,而如果自己来做,他们觉得会比 Tesla 做得更好。 大众汽车集团显然是这些巨头中最坚决的一个。而大众如果决定去做这件事,就肯定不会把它当作一件「试试看」的小事,它会是一个涉及电池、技术、供应商等整套体系的大系统。所以大众为什么投入巨资去建电池工厂?因为电池是电动车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成本驱动因素,大约占到电动车整体成本的 30% 到 40%。如果不掌握这个核心技术,那大众只能成为电动领域的「机会主义者」,而不是「顶层设计者」。大众在这样的战略问题上是没法「模糊处理」的。 当然,迪斯博士还给了我一个我之前没想到的视角。从一个更宏观的维度看,大众汽车集团All-in 电动是源于他们对可持续发展这件事的判断——他相信未来可持续发展将会从今天的一个精英群体倡导的、理念性的东西,变成整个人类社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所以大众汽车集团才会提出到 2050 年实现全面碳中和。要想实现这个标准,电动化是最经济、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成本相对较低,也有了一定的技术储备,而如果选择氢能源这种电池车,无论是研发成本还是能源获取成本,都远高于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