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国际牡蛎研讨会牡蛎产业交流分会在乳山
11月8日,第八届国际牡蛎研讨会牡蛎产业交流分会在乳山举行,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行业知名学者等百余人,参观考察了中国(乳山)牡蛎产业研究院、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海洋馆、乳山省级农业科技园现代海洋经济示范区,以及温喜生物牡蛎壳资源化综合利用、华隆生物科技、华信食品等牡蛎科研平台、产业项目和示范园区。
牡蛎研究院吸引国际目光
“当地政府对牡蛎研究投入很大,希望有机会与乳山牡蛎产业研究院合作。”参观中国(乳山)牡蛎产业研究院后,美国南加州大学文理学院教授Dennis Hedgecock对此产生很大兴趣。
中国(乳山)牡蛎产业研究院聚焦基因育种、健康养殖、活性物质提取等牡蛎产业增值关键环节,发挥研究院科技研发、众创孵化、技术转移培训等综合优势,打造特色化海洋产业创新平台。
瞄准打造区域性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一流研发平台目标,今年乳山市启动了公共性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研发工程,正在构建乳山牡蛎标准、乳山牡蛎品牌等指标体系,努力为国内牡蛎养殖、主养海区环境监测、牡蛎产业发展信息咨询等提供公共技术服务。
与研究院建设相衔接,乳山市配套建设了牡蛎小镇,一体打造海洋科技应用性基础研究平台、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海洋科技人才智库平台、海洋品牌培育及服务平台、海洋产业招商推介平台、现代海洋产业孵化平台等6大平台,通过学术研讨、招商推介、创业孵化等多渠道对外合作,全面提升研究院在海洋产业领域的资源集聚力、创新创造力、发展带动力和国际影响力。
乳山牡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研究院技术转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院地合作的深入推进,将有效加速牡蛎分选智能信息设备研发、牡蛎净化与精深加工、牡蛎壳综合利用、牡蛎新品种培育等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将为乳山牡蛎品牌化、高端化、融合化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牡蛎全产业链与国际接轨
“开发以牡蛎壳为原料的土壤调理剂,推出牡蛎肽高端产品,乳山牡蛎全产业链发展方向很好,对于乳山牡蛎进军国际市场有很大助力。”在温喜生物科技、华隆生物科技等产业园区,牡蛎不断变换着形态,创造出更多、更高的附加值,推动海洋产业与国际接轨。
为加快实现乳山牡蛎由常规向精深加工转变、由单一加工向多业融合转变,华隆生物科技以肽产业为基础,积极向牡蛎下游产业链中的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多肽类医药、化妆品方向延伸,加快形成从牡蛎生物肽研发、原材料生产、终端产品塑造的“全链条”产业。
温喜生物以牡蛎壳、虾蟹壳、海藻等资源为原料,着力开展海洋生物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有饲料添加剂、生物包膜剂、鱼蛋白、壳聚糖、绿藻糖肽等多种海洋生物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多个领域,其中生产的牡蛎蛋白肽、牡蛎饲料添加剂、牡蛎壳粉生态土壤调理剂等在市场广受好评。
为打好乳山牡蛎产业基础,乳山还通过组织产学研合力攻关,加强技术研发,培育引进新品种、改善养殖结构等方式,不断优化升级牡蛎品种。近几年来,乳山重点引进推广了三倍体牡蛎,解决了传统牡蛎春夏之交“喷浆”导致口感差的问题,已成功培育海大系列和“金牡蛎”等新品种,提高了乳山牡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