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Work泡沫之后,国内联合办公行业还有前途吗
虽然泡沫已经破灭,但联合办公的商业逻辑仍然成立、市场需求仍然存在,只是那些砸钱之后尚未形成规模效应,资金供给又出现断档的创业者不得不为曾经的激进买单
王博 | 文
马克 | 编辑
WeWork上市惨败并未打消中国联合办公创业者的IPO念头。
10月25日,路透社报道,知名地产人毛大庆创办的联合办公公司优客工场已经向美国证券交易所秘交了招股书。
秘交是美股特有的上市方式,公司先以非公开方式把上市材料递交给美国证交委(SEC),根据其意见修订,成熟后再公开提交招股书。这一过程会持续3-4轮,也有公司最终选择放弃上市。
《财经》记者就此事向优客工场求证,并未得到直接回复,但其高管表示:别人烧钱,不代表优客工场烧钱,联合办公的行业逻辑没有问题,WeWork上市失败不意味行业失败。
一个月多前,全球最大的联合办公独角兽WeWork申请在纳斯达克上市未果。IPO前,WeWork的估值曾高达470亿美元,目前估值已经缩水逾八成,仅为80亿美元。
“靠扩张烧钱、讲情怀、编故事,骗投资人钱的日子一去不返了。”很多投行在谈到WeWork上市失败时感慨。他们认为, WeWork上市未果,直接影响行业内其他公司的估值。
不仅如此,WeWork的估值大跳水就像一面放大镜,把联合办公盲目圈地、烧钱等隐疾通通曝光。
联合办公也叫共享空间,其商业逻辑是租赁一到两层写字楼、改造,以工位模式出租,赚取租金差,目标客群是个人创业者,中小微创业公司。
在中国联合办公的主打概念还包括,为创业者提供附加服务,如作为孵化器帮助中小企业的创业成长,及提供投融资等服务,从而赚取服务费。
联合办公提高了传统写字楼的空间使用效率,以灵活的出租方式弥补了写字楼的不足。
相比写字楼两年租期、固定面积出租的模式,创业者在联合办公这里可以租金月付,押一付一,按人头租工位,省钱高效。
联合办公确实有需求,场内玩家以资金规模换取市场规模,再以精细化管理和服务获得高额利润的想法也没错,但前提是企业可以活到那个时候。如果砸钱过后,企业的规模效应还未形成,资金供给又出现断档,那创业者就不得不为曾经的激进买单。
梦想加上海外滩空间
失控
真正让李峥感到市场失控是在2017年,作为梦想加的高级市场总监,她是联合办公的老兵。当时,WeWork入华已有一年,一路高歌猛进挑起了从渠道到客户端的价格战。
在渠道端,WeWork通过高佣金吸引中介人员带客,而在租赁成功,办公空间建成后,WeWork又采用降价促销的手段吸引客流,在某些空间其折扣力度可以到五折。
“我当时特别羡慕WeWork。”一位头部联合办公高管惊叹,前两年WeWork一个旗舰空间的月度社区活动费可以到5万美元,如果给我,我能花半年。”
联合办公为了吸引创业公司,常常为入驻企业提供多元化服务与免费的小型交流活动。如举办“如何做好企业”小型讲作,推出程序员关怀日等,当然,这些都需要前期资金投入。
作为联合办公的鼻祖,2010年时,WeWork就在纽约成立了,目前,年仅9岁的WeWork已经在全球35个国家的120多个城市入驻,是业内顶级玩家。
中国联合办公最火爆的时刻是2015年,在双创之风吹来时,不仅诞生了一批刚刚走出校门,就投身创业之路的年青人,也让氪空间、优客工场这些为创业者提供办公空间,帮助他们孵化创业项目的公司大火了一把。
2016年下半年WeWork入华,2017年后来居上,在资本的助推下,WeWork想继续采用美团、滴滴的打法,用资本优势产生规模效应挤出竞争对手。但本土创业公司也不甘落后,氪空间、优客工场、梦想加、纳什空间等纷纷加入战局。
北京王府井wework
《财经》根据天眼查数据统计,优客工场自2015年至今,共计融资19次,已公开金额总计约48亿元。主要投资机构有真格基金、红杉资本中国等。其最近的一笔融资发生在今年4月,由龙熙地产战略投资2亿元。
优客工场官方平台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这家公司的商业版图已经覆盖中国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以及新加坡、纽约等44个城市,管理联合办公空间200多个。内蒙古的呼伦贝尔、西藏的拉萨以及吉林的长春,都有优客工场的布局。
而2018年,氪空间也全面开挂,在上海、北京的写字楼租赁市场扫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