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19-09-24 11:07 的文章

智源研究院发布“智能体系架构与芯片”重大研

    9月18日上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智源研究院”)在北大科技园举行“智能体系架构与芯片”重大研究方向发布会,智源研究院院长黄铁军以及北京人工智能领域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代表出席了本次发布会。智源研究院副院长刘江主持活动。

智能为用,机器为体,学习为魂
 
    黄铁军强调,学术和创新生态的基本要素是人才,汇聚顶尖人才的关键,在于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在这里,学生、教授、研究员、开发者、创业者能够找到可与之思想碰撞、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的对象。智源研究院正是要将这些优秀人才连接成紧密的网络,建成全球最优的人工智能学术和创新生态,从而源源不断地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和技术。
 
    智源学者计划是该创新生态的主干,三年内将遴选支持超 300 名智源学者。与此同时,研究院还将在全球范围内紧密联系超过 3000 名人工智能领域顶尖学者,建立覆盖10万人的开源开放、广泛协作、充满活力的社区。
 
    以人工智能百年发展历史为鉴,黄铁军提出“智能为用,机器为体,学习为魂”的观点,强调人工智能不能只思考应用及功能层面的问题,不做机器谈智能很难产生颠覆性创新,脱离“体”的发展将导向“空”的未来,无异于“踩在沙滩上发展人工智能”。而所谓学习为魂,指的是“有了新机器也不一定就能做到人工智能”,智能系统最核心的特征是具有学习能力,即根据环境变化而改变自身内部状态的能力,这一点对人和机器通用,若无学习能力则无水平提升。因此,智源研究院同时重视这三个层次的任务,跳出目前“用好人工智能,提高现有算法性能”的热潮,深耕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支撑北京率先成为国际人工智能学术中心和科技创新高地。
 
    此前,智源研究院已在4月16日、6月10日和8月27日公布了“人工智能数理基础”、“机器学习”、“智能信息检索与挖掘”方向的智源学者。
 
    智源学者计划介绍后,黄铁军宣布了“智能体系架构与芯片”重大研究方向智源学者候选人名单。其中,首席科学家(CS)由中科院计算所陈云霁研究员担任,研究项目经理(PM)由中科院计算所副研究员郭崎担任。
 
    9位智源研究员(PI)与6位智源青年科学家的候选来自北大、清华和中科院,均是这一研究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他们将着力在“智能体系架构和芯片、智能系统软件”等方面取得突破。名单如下。
 
    1智源研究员候选人:清华大学教授陈文光,清华大学研究员张悠慧,北京大学教授蔡一茂,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尹首一,北京大学长聘副教授罗国杰,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包云岗,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韩银和,中科院半导体所研究员鲁华祥,中科院微电子所研究员刘琦。
 
    2智源青年科学家候选人:中科院计算所副研究员杜子东,中科院计算所副研究员陈晓明,北京大学研究员杨玉超,清华大学副教授翟季冬,清华大学副教授李国齐,北京大学副教授孙广宇。
 
探索未来基础研究方向——高能效、通用智能处理器体系结构
 
    智源“智能体系架构与芯片”研究方向首席科学家陈云霁在报告环节表示,智能计算系统是智能科学发展的源动力。目前,智能计算系统相关技术尚未成熟,能效问题面临挑战,性能有待提升。智源智能体系架构和芯片是探索智能计算系统的学科方向,下设整机、编程、芯片、方法四个子方向。
 
    陈云霁指出,未来的基础研究方向,是高能效通用智能处理器体系结构。不同于现在同构的深度学习处理器,通用智能处理器将集成多个异构智能处理单元,分别处理不同的任务。多个异构智能处理单元(Intelligent Processing Unit,IPU)通过异构并行,还可组合完成更复杂的智能功能。但“这么多IPU,一个个从头设计是不现实的”。针对这一问题,陈云霁介绍了智源学者们的研究思路,即从算法共性范式出发,探索更广阔的人工智能算法共性,进而找到IPU的统一抽象、交互和编程。

    如今,智能计算系统已经以种种形态广泛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在智能时代,全世界都需要大批智能计算系统的开发者、设计者、应用者。陈云霁表示,他与该方向的智源学者正在或即将在中科院大学、北大、北航、北理工等十所高校开设相关课程,计划未来十年将培养一万名智能计算系统研究和工程人员。
 
    随后进行的“智能体系结构未来发展趋势”及“智能系统软件与生态环境”主题研讨上,与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未来新器件的深度融合发展;智能芯片各发展阶段的差异及未来走向;智源研究院如何促进智能系统软件研究;智能系统软件领域正在面临的挑战等问题。
 
    自2018年11月成立以来,智源研究院按照《北京市支持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实施办法(试行)》(京政字〔2018〕1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新型科研管理等机制体制创新,将按照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总体部署,实施“智源学者计划”,支持科学家勇闯人工智能科技前沿“无人区”,同时,与北京优势高校院所和骨干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跨学科、大协同的创新攻关,引领未来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