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20-08-09 05:03 的文章

中国联通云联网产品已为多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中,云和网是两大关键要素,两者共生共长,互补互促。云网融合是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驱动和本质内涵,是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在5G场景下,网络切片、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让网络更加智能。自从5G逐渐走入人们视野,云网融合的概念就不断被提及。


中国联通云联网产品已为多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早在2018年,中国联通就推出了包括云联网、云组网、云专线、云宽带、联通云盾、视频智能精品网、金融精品网在内的七大产品,力求通过贴近用户、跨界部署云资源的方式构建云网融合新生态。中国联通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唐雄燕表示:“云网融合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依托。中国联通高度重视云网融合演进战略,一直将云网融合作为网络和业务发展的重心。希望能通过集中管控、云网协同和打破边界来实现更强的云网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聚焦云业务引领

联通新沃云赋能百业

在过去的10年里,云计算致力于把计算基础设施集中化和虚拟化,而随着“新基建”的提出,5G网络基础设施被寄希望于惠及更多的企业与用户。在云计算业务的下半场,业务变化多样,更需要敏捷部署,而联通沃云始终在云计算的主航道上奋力向前。中国联通副总经理梁宝俊在7月3日出席2020年中国联通沃云新品发布会时表示:“中国联通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的国家队和主力军,而沃云是中国联通服务客户的云业务品牌。中国联通始终聚焦云业务引领,打造云网融合、安全可信、多云协同、服务定制的业务整体发展策略。对联通沃云进行能力重构,将成为中国联通助力政企客户加快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联通云数据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可十分看好联通沃云的能力重构,他表示:“新沃云6版本是联通沃云向政企客户提供的真正意义上具备安全可信、可管可控、量身定制优势的新一代云基础软件。”新沃云全面实现国产化适配鲲鹏、飞腾等主流芯片,以及全部主流的国产服务器;在负载均衡、SSD的读写速率、ERP的吞吐量以及对象存储的实验方面都有了巨大的突破,达到了行业领先的水平;可提供多达76项的监控性能指标,是更加安全、丰富、协同、智能的“云”,也是性能卓越、易管理运行的“云”。据悉,新沃云已在联通22个省的骨干云池商用部署。沃云作为中国联通的云服务品牌,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必将继续发挥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作用,持续赋能百业。

算力网络开启云网融合2.0新时代

面对行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以中国联通为代表的运营商正在重新定位自身的toB业务战略,并结合目前在连接领域的优势,通过云网协同的差异化来满足客户需求。在唐雄燕看来,传统的云网协同,更多是一种服务上的协同,云和网相对独立,体系架构上并未进行深度融合,这个阶段被认为是云网融合的1.0阶段。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算力从云走向边缘和终端,算力已经融入网络的汪洋大海。在此背景下,云计算和网络将走向深度融合,网络为云计算服务,同时计算能力的提升也改变着网络的体系,这一阶段即为算力网络新的发展阶段。事实上,算力基础设施也是“新基建”的关键点。随着5G时代的到来,需要发展边缘计算、边缘计算和云计算之间需要协同合作。随着进一步的发展,云、边、端算力之间的协同变得越来越关键,也就是要实现三级计算之间的协同,从云计算再走向泛在计算。

因此,唐雄燕认为,算力网络可以被认为是云网融合的2.0阶段,在此阶段,不单是简单地将云和网拉通,更要主动拥抱计算形态的变化,实现算网融合。应用的部署要匹配计算,因为算力可能在中心云上进行,也可能在边缘计算上进行,还有可能在终端上进行,整个计算需要协同。此外,网络的转化要感知计算,也就意味着网络要根据计算的需求,灵活地进行网络连接的构建。“随着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的发展,算力网络将把我们带入云网融合2.0的新时代,开启计算和网络真正的大融合、大发展。”唐雄燕如是说。

发挥云网融合优势

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网络支撑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成熟,云服务已成为新型信息化服务的主要形式。中国联通顺应这一潮流,充分发挥云网融合的优势,为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网络支撑。随着我国启动以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建设,云服势必将发挥更显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