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20-07-23 00:47 的文章

发展就业新风口下 年轻人如何乘风破浪

  原标题:十三部门支持“新个体经济”

  发展就业新风口下 年轻人如何乘风破浪

  被疫情“闷”在家太久,学无人机专业的大学生孙钰鈜在玩游戏时,过了一把主播瘾,竟玩来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不久前,一家游戏平台把他作为新晋游戏主播签下。

  他的同学孙家程则凭着对视频拍摄多年的兴趣,刚刚在一家知名在线教育机构找到了在线视频图文编辑的工作,不打卡、不坐班,唯一的考核是——按时交活儿。

  尽管今年的就业季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和国内外经济下行的一连串冲击,但“疾风劲雨”的捶打下也萌生出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生机:云端经济、在线教育、共享用工……各式各样的新业态、新模式也应时而生、逆势生长,给年轻人带来破浪前行的新机遇。

  7月15日,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公布了《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15个新业态新模式“正名”,明确支持鼓励网络直播等新个体经济健康发展。

  从鼓励“双创”到支持“小店经济”,再到为“新个体经济”摇旗呐喊,政策制定者期待更多年轻人能乘上数字经济的快车,找到自己在新时代的奋斗方向。

  传统行业与数字经济加速融合

  致力于国际会展业务的圣客国际会展公司刚刚完成一场全球防疫物资线上交易会,这是对传统“面对面”展会的一次革命。

  通过“云会展”线上平台,观众足不出户即可开启一场全场景的云漫游,他们能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还可以直接“走”进车间,亲眼看到产品的诞生。参展商也省却了四处奔波的成本,还能实时跟世界各地的专业买家互动沟通。这种新形式一经推出,立刻引来了业内的极大关注,后续的“云会展”邀约接踵而至。

  圣客国际的创始人、总经理陈曦是80后青年企业家,有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实际上,我们从2013年就开始探索往线上延伸,一直在想办法创新技术和模式”。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发紧密,国际会展行业也在过去的几年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球会展行业不得不全面停摆。“不断地延期、取消,整个行业损失巨大。”陈曦意识到,传统会展业被迫按下“暂停键”的同时,倒逼线上转型开始提速。

  就在这几年,“互联网+”行动和大数据战略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为数字经济发展铺设了“高速路”;5G、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快速涌现,加速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脚步。

  转型的过程中,陈曦逐渐发现了一些行业的新需求和增长点。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系统可以将各个行业链接在一起,精准挖掘用户需求,并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我们正在打造一套会展业的线上生态系统”。

  与“云会展”一样,受疫情推动的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线上办公、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传统行业与数字经济加速融合。

  对此,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认为,我国数字经济展现出了强大的活力和韧性,众多领域成为数字新技术的“试验场”、新模式的“练兵场”、新业态的“培育场”。

  打破传统惯性思维,从问题出发、线上线下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正在成为经济转型和促进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推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经济等迈向新阶段。

  新机会:激发年轻人多样化潜能

  听说儿子当上游戏主播,孙钰鈜的父母并没有反对。

  孙钰鈜是个游戏高手,觉得好玩做了几次直播,“没想到真有不少人来看,还有人直接打赏了1000多元”。这让他意识到,原来自己感兴趣的事也能当一份职业。

  父母原本以为儿子对什么事都漫不经心,没想到当起游戏主播却下了大功夫。这几个月来,孙钰鈜每天在线直播平均时长10个小时,还要花至少两个小时做剪辑等后期工作。“本来自己就喜欢,一点不觉得累。”

  以网络直播、微商电商为代表的“新个体经济”迅速走红,是这场疫情给就业带来的新变化。就业一直都是最大的民生,在疫情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下,传统就业岗位纷纷流失;从“六稳”到“六保”,如何实现保就业的第一要务,成为当前各项经济社会工作的关键任务。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注意到,一部分传统岗位消失了,但互联网数字经济带来的新就业形态反而异军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