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纪实
浙江省湖州市是“两山”理念的诞生地和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的先行者。如今,在绿色矿业加速发展的大潮中,湖州市绿色矿山建设已从星星之火呈现燎原之势。
浙江省百矿示范项目——堂子山废弃矿区治理工程,通过有效治理,完成边坡绿化8万平方米,产生近300亩的有效土地,建成全省最美的“生态驾校”。
湖州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变的呢?
绿色蓝图绘到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生根发芽
湖州市被称作“五山一水四分田”,境内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曾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建筑石料生产基地和重要的优质水泥生产基地。
与其他许多地区一样,历史上湖州矿山“小、散、乱”问题严重,矿产开发使自然环境受到明显破坏。2004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生态省战略,要求做好矿山生态环境建设。湖州抓住时机,因势利导,统一认识,作出了“生态立市”的决策部署。2005年12月,湖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绿色矿山。
全国绿色矿山——湖州新开元碎石有限公司全封闭防尘石料生产车间
据介绍,十余年来,湖州对矿山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转变。湖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不移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将新发展理念融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把绿色矿山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专门研究部署、专门发文;建立部门协调机制,成立矿山综合管理部门,组织协调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及时解决矿业绿色发展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
那么,如何让先进的理念更好地落地呢?
湖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认为,湖州的经验在于——从规划入手。
在许多地方尚不知矿产资源管理如何规划时,湖州就在全国率先编制了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1999年起,该市先后编制了四轮矿产资源规划,其主要精髓是:明确矿产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生态优先、保护优先;明确分区管理理念,最早提出“禁采区、限采区、开采区”概念,全面调整矿产资源布局,新设矿山全部在开采区。
全国绿色矿山——康诚(湖州)石矿有限公司全景图
这样的规划管理,为以后的矿业发展空间管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在新的发展理念和规划理念的引领下,湖州下大力气部署推进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全域建设绿色矿山、全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稳步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各项工作。
理念转变天地新。如今,生态文明理念已在湖州深入人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意识在湖州大地牢固树立,矿山业主的生态意识得到提升,绿色开采已成为自觉行动。
以制度促管理,绿色矿山建设有规可依
在矿山绿色发展中,政府矿政管理部门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做好管理服务?
湖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湖州在四个重要环节——矿山管理、绿色矿山建设、矿地利用、绿色矿山标准方面着重发力,以制度促进规范管理:
——规范矿山管理制度。湖州市出台《关于从紧从严依法规范管理矿产资源十条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综合治理的若干意见》《湖州涉矿工程项目矿产资源管理办法(暂行)》等多个规范性文件,明确从紧从严、依法依规管理矿产资源。
——规范绿色矿山建设制度。出台《湖州市政府关于创建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湖州市鼓励绿色矿山创建实施办法》《湖州市市级绿色矿山管理办法》,全面系统地规定了绿色矿山建设的指导思想、创建标准、优惠条件、后续监管、组织实施步骤以及保障措施等,全面布局、系统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规范矿地综合利用制度。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矿山复绿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扎实推进矿山复绿工作的若干意见》等,组织开展矿山复绿三年行动,实行市、县区、乡镇三级主要领导分片负责制,有系统、有组织地治理废弃矿山,全面推进“两路两侧”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把矿山生态修复和矿地综合利用相结合,积极探索新时代下矿业绿色化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湖州原华阳矿治理之后,变身花卉种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