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10-25 00:57 的文章

胡正荣:智慧全媒体生态的基础与关键

【慧聪广电网】10月23日,第二十七届媒体融合技术研讨会(ICTC2019)在杭州黄龙饭店举行。在主题报告会上,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胡正荣进行了题为《智慧全媒体生态:基础与关键》的演讲。胡正荣指出,融媒体中心应该契合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改革总目标,放在更高的区域治理高度和更大的智慧治理范围内考虑这个问题,当然这个必须是顶层设计者考虑的,包括省、市,特别是县级顶层设计者要考虑的。融媒体中心应该定位为区域综合智慧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信息治理体系和信息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图为: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胡正荣

以下为演讲精粹:

媒体融不等于全媒体,媒体融合是发展过程、是手段,而全媒体是发展结果、是目的。了解了两个概念的区别,就好理解=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时的重要讲话中提到的“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这样的要求了。

全媒体包括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

全程媒体等于全时空的媒体。能够覆盖人与信息交流全程的载体。任何时间节点、任何空间所在都可以进行人类传播,真正做到=地释放人类社会。重要的四个资源,即人、物、财、信息的互动潜力,从而可能=创造出由此而带来的各种价值。

全息媒体等于全现实(真实现实+虚拟现实)媒体。能够触达人所有感官的、使人有完整体验的载体。人类将不仅实现真实现实连接,更能够实现虚拟现实连接,使得人与虚拟世界完全对接,而且在智慧的万物互联时代,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界限也可能基本消除,人所有的感官都可以被调动,人的体验将可以被完全触发。

全员媒体等于全连接的媒体。可以实现所有人连接、所有物连接、所有资金连接、所有信息(数据)连接,同时还可以实现所有环节、所有过程、所有时空节点的连接。

全效媒体等于实现各种场景效果的媒体。万物互联所有连接的节点,不论是人、物都可能成为一个释放信息并分享信息的中介,也就是媒体。全媒体就不仅是传播传统意义的新闻、娱乐等信息的业务功能型载体,而是要传播数据、通过连接提供服务等的融合服务型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将赋能这种全媒体传播,可以完成信息在任意时间、空间条件下,通过任意媒介到达需要到达的任意节点,在任意场景中都可以实现效果。

智慧视听平台要基于大屏构建生态系统;要基于5G和人工智能技术,重构智慧视听系统,着力构建跨屏,乃至无屏生态系统。

什么是跨屏/无屏生态系统呢?

一、从视听介质演进历史看,视听介质已经从单屏进化到了多屏世界,当下正在高歌猛进地迈向跨屏时代,这个尤其需要5G以及物联网,需要人工智能的场景适配与垂直适配,当前急需布局的是加速到来的全息、无屏视听生态系统的到来。

二、跨屏/无屏生态系统的逻辑,特别是生产流程不同。网生产品:逻辑起点往往是从网络开始,也就是从小屏开始进行社会动员和资源配置,通过线下的活动、产品、服务先行发动用户,集聚流量,造声势,冲热点,增粘性,拓展传播力,提升影响力,最后再去大屏幕上一见分晓,呈现专业化的内容与服务,利用大屏幕的权威性,升华公信力。这两个阶段的功能是不同的:中小屏幕阶段可以赚流量,获取经济效益;大屏幕阶段提升影响,获得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