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20-04-06 22:06 的文章

疫情下,商超零售企业如何向阳而生?

疫情期间,商超便利店等零售企业为人们提供着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物资,也维持着城市的正常运转。

由于人们经历过短暂的口罩、消毒液、果蔬肉类断货短缺等情况,所以在潜意识中就埋下了囤货的“种子”——多买、非常规储存。这些“非常态”的购买方式,给供货商家、商超、便利店等零售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供应链、人员调配、运输能力等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考验。

纵观疫情期间零售企业的表现,能够维持稳定的服务水准、真正能够为周边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物资的企业,无一不是在选品、采购、供应链方面具有深厚的积淀。

疫情期间,记者采访了多家商超零售企业,本期“商业案例”关注疫情下的“非常”商超。

1585971410492790.jpg

亏损

用工成本上涨导致销售亏损

春节前,口罩成了各地的紧俏商品,医用防护口罩(N95型口罩)出现脱销现象。多个电商平台上,有商家售卖10只装的N95口罩每盒价格一度逼近千元。总部位于武汉的Today便利店也在公众号中承诺,全国所有门店售卖口罩不涨价。每日优鲜也发公告称,对口罩、消毒液等产品进行紧急补货,并承诺绝不涨价。

而不涨价的背后,却是春节用工成本上涨的现实。Today便利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其口罩供应商品牌是“科力迪”,生产地就在武汉及仙桃,供应商目前全员加班在生产口罩。春节期间,工厂每天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已经高达1000元,从生产到销售都处于亏损状态。

而在商超“保供应”的主旋律中,也偶现小插曲。1月23日,网上有照片流传称,武汉武商超市现11.96元/公斤的大白菜、29.6/公斤的西芹,中百仓储现80元/公斤的新鲜蒜苗,不少网友质疑涉事超市哄抬物价。

中百仓储方面回应称,“中百超市里卖的蒜苗有两种,普通蒜苗9.99元/斤,另一种是新鲜蒜苗,市场价在80元左右/公斤,是每年春节针对顾客的需求进行供应的高档蔬菜,由于当天早上中百便民超市里价格较低的普通蔬菜,包括普通蒜苗卖完了,只剩下贵一点的蒜苗和其他蔬菜。”而武商超市方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面临的较大压力就是人力成本压力。

2月下旬,因为销售过期8年之久和无生产日期的口罩,物美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据不完全统计,售卖问题口罩的物美门店超过17家。零售专家黄静告诉记者,按照正常情况,过期的货品根本就不能收进来,更不能上架销售。因此,根源还是物美内部管理的问题。

供货成本增加也是一个大问题。步步高方面表示,步步高根据媒体报道,预计到了可能会出现生鲜需求暴涨的趋势,所以早在年初二采购团队就已经奔赴全国各地常年合作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展开采购,保障蔬菜的供应,帮助解决当地农产品销售问题,10天内,总计抢运蔬菜1000多吨。

据了解,家乐福自春节开始,始终坚持“不打烊、不断供、不涨价”,全国36000名员工坚守岗位,日夜不停歇的奋战在一线。自初二开始,全国各地出现“抢菜潮”,货架上满满的蔬菜经常几分钟就抢光。家乐福迅速反应,积极组织货源,多渠道加大采购量,其中肉菜蛋奶的订货量较同期增加3~6倍,极大地缓解了供应压力。同时门店提高补货频率,由常规的一天两次增加到4次,甚至一天七八次。数据显示,从1月24日(除夕)到2月18日,家乐福为消费者累计提供蔬菜22000吨,猪肉2700吨,水果6500吨,鸡蛋2000吨。

联合信用评级研究指出,疫情对企业供应链有着较大的考验,具备较强生鲜供应能力的龙头公司对上游有深入的把控,供货保障占优势,主要困难在于人力资源的调配。对于一些供应链能力较弱,缺少规模优势的小型企业或生鲜电商平台来说,采购难度加大。长期来看,在疫情逐渐缓和、消退后,超市行业将面临前期备货的去库存压力。

1585971441394570.jpg

配送

特殊情况下的配送难题

突然出现的疫情给平台带来了大批订单。一名生鲜电商平台的从业人员称,疫情发生后,每天都处于类似“双11”的紧张状态。

2月5日,京东集团对外宣布,今年春节期间,京东生鲜的销量同比已经增长了215%,在全国卖出了超过15000吨生鲜产品,蔬菜销售同比增长450%,猪牛羊肉和禽肉蛋品等基本食材销售同比均超过400%,其中猪肉比上年春节期间增长超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