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林宫起源于早期的防御工事
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狭义上专指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但广义上可泛指俄罗斯众多古代城堡。这些城堡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大都座落在河边的山岗上,周围建有高大的城墙,城墙上有高耸的塔楼,而城堡里面是王公贵族生活的地方,有宫殿、教堂和花园等。俄罗斯几乎所有的古城,都有一座克里姆林宫。
在古代,这些克里姆林宫起源于早期的防御工事,当时的人们为了躲避敌人进攻,或者盗贼侵袭,会在险要地段修建防御工事。这些防御工事通常都靠近河边,方便木材和物资运输。早期的克里姆林宫,大都用木头建造。俄语单词“кремле”(克里姆林宫)的意思就是:用原木建造的城堡。
后来,由于经常遭遇火灾,后期的克里姆林宫大都改用石头修建,并在城墙外挖了护城河,城墙上加建高高的塔楼,可以用来瞭望和射击,这些克里姆林宫渐渐成为一座坚固的城堡。而在它的周围,随着人口聚集,渐成城市,而克里姆林宫便成为城市的核心堡垒。
每一座古老的克里姆林宫,都是和城市一起出现的。在俄罗斯,几个著名公国的首都,如莫斯科、喀山、普斯科夫、诺夫哥罗德、罗斯托夫、苏兹达尔等,都有自己的克里姆林宫。
喀山克里姆林宫
喀山位于伏尔加河中游左岸,早在15世纪时候,当地的鞑靼人脱离了金帐汗国的统治,建立喀山汗国,并在河边的山岗上修建了一座木头城堡。1552年,伊凡四世(1530年~1584年,即伊凡雷帝)征服喀山汗国之后,推倒了喀山汗国的木头城堡,并在原址上修建了一座石头城堡——喀山克里姆林宫(Kazan Kremlin)。
喀山克里姆林宫呈不规则多边形,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周围环绕着高大的白石墙,城墙长约1800米,拥有13座塔楼(现存8座)。
喀山克里姆林宫的主要建筑有库尔·沙里夫清真寺、圣母领报大教堂、鞑靼斯坦共和国总统府、斜塔、炮厂博物馆等。
从喀山克里姆林宫的正门——斯帕斯基塔楼(Spassky Tower)进入之后,最引人注意的建筑,是苏尤姆别卡塔(Suyumbike Tower),这座红色尖塔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尤为奇特的是,它和意大利的比萨斜塔一样,有着明显的倾斜角度,这座高塔是当时的军事瞭望塔。
然而喀山克里姆林宫最有趣的地方,却是另外两座建筑。一座是东正教的圣母领报大教堂,另一座是伊斯兰教的库尔·沙里夫清真寺(Kul Sharif Mosque)。在这里,两座不同宗教的建筑近在咫尺,却又和谐共存。
当年伊凡雷帝攻占喀山之后,禁止当地人继续信奉伊斯兰教,但是当地鞑靼人并没有忘记真主,他们一直偷偷做礼拜。直到二百多年后,叶卡捷琳娜二世来到喀山,才改变了这种状况。
叶卡捷琳娜二世本是德国公主,她不像其他俄罗斯沙皇那样排斥伊斯兰教。她很喜欢喀山,就解除了对伊斯兰教的禁令,从那之后,喀山的鞑靼人就修建了很多清真寺。
2005年,在喀山克里姆林宫内,一座宏伟的清真寺落成,取名库尔·沙里夫清真寺。库尔·沙里夫是鞑靼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当年他曾带领自己的学生,同伊凡雷帝的军队进行英雄斗争,最后以身殉国。据说这座清真寺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当年被伊凡雷帝掠走的喀山王冠。
这座清真寺采用蓝白相间的色彩,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美的清真寺之一。它的四周耸立着直插云霄的宣礼塔,如今每逢伊斯兰教重大节日,成千上万的穆斯林都会来此礼拜。
和库尔·沙里夫清真寺相对应的,是另一侧的基督教报喜教堂,也叫圣母领报大教堂,这座教堂建于16世纪,以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内的圣母升天大教堂为蓝本修建。如今,这两个不同宗教的建筑,同在喀山克里姆林宫内,形成一种有趣的宗教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