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20-09-16 15:07 的文章

从奢侈品到地摊 一次破产两次转型的回力火了

原标题:从奢侈品到地摊鞋 一次破产两次转型的回力真的火了

身穿运动服,脚蹬回力鞋,在许多70、80后的记忆中,这双白面红标的胶鞋启蒙了他们对流行和时尚的最初感知,如果穿这一身行头出门,绝对是件倍有面儿的事。然而这些年随着耐克、阿迪等品牌的冲击,回力这个曾经承载着一代国人青春记忆的民族老字号,在年轻人眼里渐渐显得陌生起来。

凭借着对工艺的执着追求和拥抱互联网的开放态度,这双从1927年创立,经历破产与两次转型,跨越几代国人的胶鞋,正一点点寻回年轻人的视线。如今这家90岁的老字号品牌在经历了从奢侈品到地摊货的低谷期,在欧美市场兜转一圈之后借着国货热潮,又重新在国内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从奢侈品到地摊鞋

一次破产两次转型

1927年,杂货店伙计出身的江苏江阴人刘永康与人合资,在上海唐山路开设义昌橡皮物品制造厂(1929年改组为正泰橡皮物品制造厂),生产一款“八吉牌”胶鞋。解放后,公私合营组建正泰橡胶二厂、三厂(后更名为上海橡胶鞋六厂、七厂)专门生产回力牌布胶鞋。

1934年,正泰橡胶厂正式注册了中文“回力”和英文“warrior”商标。“回力”是英文warrior(勇士)的谐音,含寓“回天之力”。“回力”商标图案为壮男弯弓射日造型。该商标图案有两层含义:一是代表中国的后羿射日神话,喻指“能战胜困难的巨大力量”。二是代表了西方的“勇士精神”,这在饱受列强凌辱的当时是倍受中国青年推崇的。

1934 年《申报》广告

“回力”商标一经推出,就被当时的青年奉为时尚,相比解放鞋而言,它简洁鲜明的设计在那个同质化的时代显得卓尔不凡。上世纪40年代中叶,正泰橡胶厂率先派人赴美留学,员工们在美国完成了硕士学业,带着先进的制鞋技术和设计理念回国,极大提升了回力鞋厂实力,从而成为中国运动鞋的第一品牌。在以后的数十年里,回力都是具有广泛知名度的民族品牌。其标志性的高腰底子很厚,内侧有半月形的红砂曛荆邗坠俏恢糜幸豢榧湍钫麓笮〉陌咨残纹ぷ印K呛芏嗳说牡谝凰硕鞘焙虻涟娴幕亓π嗟倍啵┱嫘崛萌烁凶院栏小K踉�15块左右,而行货大约要36块。

上世纪50~80年代,回力已成为中国专业体育界的首选用鞋。1956年10月,回力为国家篮球队参加澳大利亚墨尔本奥运会研发出回力牌565型经典篮球鞋。上世纪80年代,拥有一双回力鞋在青少年中已是相当前卫的潮人标志。郎平、曹燕华、郑海霞等知名运动员,正是穿着回力走过她们的运动职业辉煌期。

穿回力鞋的郑海霞(右)

回力鞋当时红到什么程度?一点不夸张,上世纪90年代初期工厂最火的时候,工厂门口排队买鞋的市民就像排队买包子一样。鞋刚下生产线,还热乎乎的呢,就已经被市民抢购一空了。

著名作家王朔也曾写道:“文革时社会秩序大乱,这款鞋和军帽一样是小流氓抢劫的主要目标。经常看到某帅哥穿着回力神气地出去了,回来光着脚,鞋让人扒了。”穿“回力”固然可以抖“俏”,但和戴军帽一样,危险系数也跟着陡增。但是高风险也意味着高收益。回力鞋在青少年眼中的价值可见一斑,其地位一点也不亚于今天的匡威。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回力鞋渐渐风光不再。随着大量国外运动鞋品牌涌入市场,此时50岁的回力鞋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更雪上加霜的是,人们对回力鞋的印象渐渐跟农民工阶层联系在一起,因为它便宜、耐穿,回力鞋从曾经的奢侈品一夜之间变成了地摊鞋。

1994年,回力不得不关掉第一家生产解放鞋的分厂。从那以后,每一两年关一家,直到2000年,旗下的7家分厂和1家研究所全部关门,8600名工人先后“下岗”。

2000年2月,上海回力鞋业总厂正式停产。回力鞋业所属的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及时实施了老回力企业的破产方案,同时建立按品牌运作新模式的上海回力鞋业有限公司。

由此,上海回力鞋业的第一次转型开始,由生产型企业转变为品牌运作的贸易型企业。将低附加值的生产加工产业链阶段交由社会资源解决,回力牢牢把握技术研发和市场网络的高附加值产业链阶段,提高了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