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5-22 18:21 的文章

国家新一轮顶层科技规划在路上,数字背后的科

原标题:国家新一轮顶层科技规划在路上,105家、1225.22亿,数字背后的科创板还有哪些玄机?

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简称《意见》)指出,全面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和组织体系。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编制新一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使国家科研资源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单位。

5月19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目前,科技部正在组织编制面向未来15年的科技发展规划和“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

科创板即将迎来开板一周年之际,我国正在加强新一轮科技创新顶层设计。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负责人杨畅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展望“十四五”,劳动力和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可能会减弱,这就需要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科创板是从金融手段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配套,有利于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便利的融资条件。

从基础研究到重点攻关

王志刚在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科技部正在组织编制面向未来15年的科技发展规划和“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主要的思路为:一是坚持“三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我国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二是紧跟研判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特征,重点要依靠科技人员,围绕科研人员做好服务;三是加强基础和前沿研究,为世界科技发展作出中国贡献。

数据表明,2019年全社会研发支出为2.17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19%,大体与欧盟的平均水平相当;2018年这组数据分别是1.96万亿和2.18%。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实际上是如何尽快地解决技术高端化,实现产业迭代升级的问题,现在美国已经开始对我们技术封锁、卡脖子。这就不仅仅是增加研发投入,而是整个教育和科学研究体制大的改革,得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教育和科研环境,否则我们要在未来五到十年的窗口期实现技术高端化,打破美国的封锁就比较困难。”经济学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

王志刚指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开关,科技部在国家规划、政策制定、资源安排方面把基础研究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过去一年在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加大了投入,达到了10%以上的增长。

今年以来,科技部等部门先后发布《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举措》、《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的原创导向,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除了基础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国家在重点研发计划方面也有新动向。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今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及征集意见稿已公示近50个专项512个项目,资助金额逾100亿元,涉及高新技术、社会发展、农业科技、基础研究四大板块。其中,高新技术和社会民生类占全部公示专项的六成以上,网络通信、新能源、医药等相关的战略新兴产业成为国家科研经费锚定的重点领域。

阳光私募奔牛投资创始人尹鑫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GDP无可避免地受到冲击,此时释放科技发展顶层设计政策信号,给市场注入强心剂,即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促进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即将迈入创新型国家

2006年1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了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到2020年,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要从39%提高到60%以上,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从1.35%提高到2.5%。

因此,今年是我国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关键之年。

官方数据表明,我国整体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型国家建设忆取得实质进展。2019年2.17万亿元的全社会研发支出,比2006年增长了6倍以上,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5%,有望在今年实现60%的既定目标。其中,高铁、5G移动通信、新能源等一些高新技术产业进入了世界前列。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评估显示,我国创新指数位居世界第14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综合创新能力指数排在第1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