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5-21 12:29 的文章

华为能不能绕开美国生产芯片?问问台积电

“实体清单”一周年之际,美国商务部升级了对华为的“芯片管制”:只要是华为设计的芯片,使用了美国商业控制清单上的软件和技术,或者是美国半导体设备的直接产品,在交付前都必须要得到美国的许可证。

5月18日,华为官方回应称,华为目前正在对此事件进行全面评估,预计自身业务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但是会尽最大努力寻找解决方案。

对于中国的半导体产业链来说,目前IC设计层面大多已实现自主化,但在设备和制造方面仍受制于人,华为海思也正在其列。也因此,美国对华为的打击越来越精准:不局限于美国的供应商,将限制扩展到全球,实际上是给全球海思的供应商出了一道选择题。

一位华为高管发文称:科技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选边站要发生了。想继续和华为做生意就得向美国申请;而这样可能会被中国纳入不可靠清单,进而失去中国市场。

那么,大家该为华为担心吗?

华为能绕开美国生产芯片吗?

“求生存是华为现在的主题词。”5月18日,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面向全球媒体和分析师回应称。

对此,信达电子分析师方竞在电话交流会上评论称,短期内会有冲击,库存消耗完前后衔接的过渡期会略难,之后会推动国产替代。

整体来看,对华为产业链没有太大影响,华为不会死,只有可能接下来一段时间内把手机做的落后点。

换言之,华为将受到多大影响,这取决于其在生产过程中对美国技术的依赖。

一方面,华为海思正在提高华为手机的国产化比例:据拆解报告,华为Mate 30 5G中国产零部件占比达41.8%,提高了16.5个百分点,美国元件占比从11.2%降低、到1.5%。

另一方面,海思芯片的生产还需要依赖于美国的设计软件和半导体设备,美国在这两个领域高度垄断。

在半导体设备领域,高壁垒使市场份额高度集中,而国内自足率低、需求缺口极大,当前在中端设备实现突破,初步产业链成套布局,但高端产品仍是攻克难题。

从分布看,全球前十大集成电路装备公司基本上被美国、日本、欧洲企业占据。在全球前五大设备厂商当中,美国应用材料公司以17.72%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美国泛林半导体以13.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两家合计占了全球31.12%的市场份额。

华为能不能绕开美国生产芯片?问问台积电

从自给率来看,2018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达到131.1亿美元,但据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统计,2018 年国产半导体设备销售额预计为109 亿元,自给率仅约为12%。除去LED、面板、光伏等设备,实际上国内集成电路设备的国内自给率仅有5%左右。

一位半导体设备厂商的高管就对投中网解释道,“目前国内迎来建厂潮,半导体设备的需求特别旺盛,但无奈国内供给太低”,他表示,目前其自身感受最深的有两方面,一是资金,国内企业的研发投入与国外企业差别很大,投入严重不匹配;二是人才,我国的半导体产业起步比较晚,人才还比较匮乏,还经常遇到人才被挖走的现象。

不过,信达电子分析师方竞也解读称,对软件影响相对有限,由于美国EDA公司在去年已和华为停止了合作,并切断了升级,现在海思在采用老版本EDA做产品设计,不受限制。同时华为前期和意法半导体的芯片设计合作,也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外包方式,解决EDA难题。

调研机构ICInsights近日公布的2020年第一季全球10大半导体厂商销售排名中,华为海思成为首次进入前10的中国大陆半导体企业,创下历史新记录。而且,在这份排名中,海思半导体的排名相较2019年提高了5名,其第一季度销售额接近27亿美元,同比增长54%。

因此,短期内也许并不用过于为华为担心,自从受制裁以来,华为一方面还与海外其他芯片公司达成合作以规避美国限制,另一方面,其备货充足。

在今年4月份,日媒报道华为将与意法半导体合作共同设计芯片,后者来自欧洲,是全球第五大半导体厂商,这或许可以使海思避开美国的限制使用上述芯片设计软件。

另一方面,华为已经未雨绸缪,加大了核心芯片及元器件的备货,保证后续供应:据gartner数据显示,华为2018年芯片采购额同比提升45%至211美金,在手机厂商中这是一个很高的数据,对比来看三星、苹果只有7%。

华为能不能绕开美国生产芯片?问问台积电

从华为的存货构成中我们也能看出,近两年原材料的占比不断加大,这表明在原材料端华为的风险承受能力将远高于此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