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科科技李仙德:和央企巨头竞技 与光伏梦想同
长江商报消息 投身光伏行业14载的李仙德,拥有横跨产业链上下游的两个上市平台。有着如此成绩,晶科科技董事长李仙德却十分低调,他常说,“晶科只有专业的职业经理人,没有老板。”
崇尚专业化的背后,是对光伏事业的无限热情,对成就梦想的浪漫情怀。在2020年新年致辞中,李仙德写道:“当明白了一万个道理,你还愿意委屈地坚守的东西,应该是真正有趣的东西,能让人兴奋的东西,这是天生,这是真爱,天生和真爱是第一动力。”
练就与央企比肩的绝技
招股书显示,晶科科技是一家清洁能源服务商,主营业务主要包括光伏电站运营、光伏电站转让和光伏电站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工程总承包)等。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乍看有些复杂。
“我们就是提供光伏电站一体化解决方案,从开发、投资、建设,到运营、管理,再到转让、交易,全部涉及。”李仙德坦言,这是晶科科技的业务模式,也是核心竞争力所在。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末,晶科科技光伏电站运营项目累计装机容量约2947.17兆瓦,占全国光伏总装机规模的比例为1.55%。在第三批(2017年)“领跑者”项目中,公司中标总容量为738.1兆瓦,占比为14.76%,位列第三位。
2016年至2018年及2019年1月至9月,晶科科技上网电量稳步增长,分别为12.36亿千瓦时、25.33亿千瓦时、35.20亿千瓦时和27.36亿千瓦时,2018年度公司生产的光伏上网电量占全国光伏总发电量的1.98%。
能与央企同台竞技并斩获探花,晶科科技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究竟强在哪里?
李仙德给出了答案——专业化、全球化。“所谓专业化,晶科科技在光伏发电行业深耕十数年,是中国光伏行业发展的见证者、践行者,有着足够的积淀。全球化是指,晶科科技很早就开始布局全球业务,能够整合全球的产业、资金、技术优势,来完成一个项目。”
李仙德表示,好的光伏发电项目,要在控制建造成本和提高发电量之间做好平衡,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收益率。这就需要有足够的产业深度,能够根据每个项目的地形、地貌、日照、气候等诸多因素,量身打造最适合的光伏发电方案。
仅有最合适的方案还不够,还要找到最合适的资源,把项目从纸面落到地面。
“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佳合作伙伴,比如在陕西,我们就与陕煤合作,在江苏,我们选择了通威,在阿布扎比,我们与法国能源集团EDF合作。”李仙德表示,晶科科技一直致力于全球化,一个个项目的落地,为公司积累了良好的口碑,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选择与晶科科技站在一起。
不做老板的梦想家
提到晶科科技的全球化优势,就不得不提一家“兄弟”公司——晶科能源。
晶科能源是一家光伏生产企业,早在2010年就在纽交所上市,目前已连续四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第一。简单理解,晶科能源是晶科科技的上游,负责生产光伏设备、产品,晶科科技使用这些产品,实现光伏发电。
正是晶科能源早早跨出国门,在全球产业链打出一番天地,才有晶科科技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不过,这也带来一个问题,从晶科能源中分拆出来的晶科科技,无法避免地存在关联交易的问题。
“自从晶科科技开始独立运作,我们非常注意降低关联交易的比例,2019年已经降到非常低的水平,甚至远低于晶科能源相应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李仙德透露,2016年至2018年及2019年前9个月,晶科科技向晶科能源采购合计金额分别为11.08亿元、4.66亿元、7225.93万元及2274.22万元,占同类采购金额比例分别为69.06%、17.41%、3.67%及3.18%。
事实上,能够在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大比例降低关联交易规模,对很多企业来说并不容易,可晶科科技做到了,而且并不意外,这与晶科科技的发展基因有关。
“当初创立公司,第一个就是要公平,决不允许有股东、高管的亲戚在公司任职。我们不是在做家族企业,公司没有老板,只有职业经理人。”李仙德表示。凭着追求公平的精神,晶科科技很快摆脱了晶科能源的影响,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回溯晶科科技的发展历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团队格外重要,通过专业化的集体决策,而不是有着个人色彩的一言堂,令晶科科技沉着地应对技术、政策变化带来的挑战,稳步发展,而不是大起大落。
这与李仙德的冷静克制的性格不无关系,晶科能源在纽交所一枝独秀的2017年,李仙德没有丝毫骄傲、松懈,他对全体员工的要求是——归零,重新出发。“生存是一件残酷的事,镜头前企业家的淡定轻松和风花雪月都是表演,背后无时无刻不在的担忧、焦虑和思考才是贴身的伴侣。”
李仙德认为,是贴近市场、技术领先的团队,做好了一次次富有前瞻性的决策。“当初别人在西部做,我们就做中部;后来别人做中部,我们又做分布式。”
“我们内部讲全球化、信息化、职业化,我们的团队更贴近市场,更了解市场、需求、技术方向。同时,我们有完整的管理体系、灵活的激励机制,让每一个人都发挥最大的作用,不是我一个人的提升。”李仙德表示,自己只盯四个CXO,放手和大家一起做事。(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