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5-19 12:27 的文章

國家郵政局約談豐巢科技公司快遞櫃走向何方

快遞櫃收費之爭終於告一段落。

上周,國家郵政局約談了豐巢科技公司主要負責人,要求其調整完善快遞櫃收費機制,回應用戶合理訴求。5月16日,豐巢宣布整改措施,之前的收費條款大多更改或取消。

從“求打賞”到“要收費”再到被叫停,快遞櫃將走向何方?反對者認為,消費者已經付了快遞費,快遞櫃應該是快遞服務的一部分,是否單獨再付費需要由消費者自主選擇。支持者強調,快遞櫃大大提升了物流效率,用戶佔用快遞櫃時間過長理應付費,畢竟企業也要生存。

分析人士指出,在中國快遞業飛速發展的背景下,智能快遞櫃的出現無疑是一種業態進步。而收費引起的動靜,實際上反映了一段時間以來困擾物流服務的“最后100米”問題。解決這個矛盾,需要進一步依靠契約精神和市場規律,推動共識形成。

“超時收費”,商家用戶各有苦衷

快遞櫃收費,緣何引風波?

以豐巢來說,原先快遞櫃佔用不收費,使用超過24小時可以自行打賞。根據豐巢稍早前公布的方案,4月30日起,豐巢非會員用戶享受12小時內免費保管包裹服務,超時后收費每12小時0.5元,3元封頂。付費會員則享受7天內不限制保管次數的服務,會員收費標准為每月5元。

“我是反對這種雙向收費的做法!當初進小區的時候說是對業主免費,現在出爾反爾,單方面強制收費。畢竟,我網購時已經交了快遞費,不應該被二次收費。”北京市民王曉珊說。

事實上,早在去年10月,豐巢快遞櫃“打賞收費”就曾飽受爭議——用戶提取超時快遞,系統就會彈出“掃碼贊賞1元保管費”,顯示快件在櫃內存放的時間,並有倒數30秒的計時。但由於提示跳過按鈕位置不明顯且呈灰色,被消費者質疑屬於誘導性支付。

“最讓人生氣的是,消費者沒有選擇權!比如在不情願使用豐巢的情況下‘被投遞’。”在浙江紹興從事醫務工作的王媛說,自己買的東西都是寄到單位的,快遞員一般不會詢問自己要不要放豐巢。“如果放在豐巢,又趕上雙休日,別說12個小時,超過24小時都有可能。因為這,我已經被收了兩三次超時費。其實,如果快遞小哥能詢問我,讓我選擇,我就會讓他放外面或請傳達室代收,畢竟周邊社會治安很好。”她說。

國家郵政局《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規定,智能快件箱使用企業,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遞快件,應當征得收件人同意。王媛等消費者吐槽的“選擇權”問題,就在於實際生活中很多快遞員沒有征詢收件人意見。

豐巢官網公開數據顯示,目前該公司旗下快遞櫃日均包裹處理量已經達到1200萬件,全國快遞櫃佔比達到43.8%,北上廣深市場佔有率超70%。

該公司在5月9日《致親愛的用戶一封信》中回應稱:免費保管12小時,是基於派件高峰時段推算的,其目的是加快用戶取件速度,提升快遞櫃周轉率。如果過了時間沒有取,會影響第二天高峰時段新一波快遞的投放。豐巢方面表示,公司在全國累計鋪設超18萬個快遞櫃,哪怕周轉率提升1%,也會帶來資源使用率的極大提升。

別看快遞櫃小,牽涉面卻很廣。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國快遞企業累計完成業務量125.3億件。4月國內快遞業務量預計完成62.5億件,同比增長27%,快遞業務收入預計為712億元。

“用腳投票”,市場規律發揮作用

面對收費的快遞櫃,一些社區和用戶開始決定“用腳投票”。

上海中環花苑小區業主在公開信中強調,豐巢沒有兼顧到旅游出差、快遞員晚上派送等場景。該小區業主給快遞櫃算了一筆賬:豐巢公司目前佔有70%的市場份額,且其已向快遞員收取了使用費(大中小三種格子,每單分別收0.45元、0.4元和0.35元),即使每個格子周轉率一天隻有一次,單個快遞櫃80格,取快遞員支付費用三檔的中間值0.4元/單計算,每天收入至少為36元,而快遞櫃進駐小區每天的場地租金收入(含電費)隻有十幾元,每天的利潤率為240%甚至更多。

與此同時,很多小區開始“自建快遞櫃”。阿裡巴巴線上批發平台1688數據顯示,該平台上銷售的快遞櫃近一周環比交易額增長1400%,買家數暴增300%。購買人群主要為小區物業、業委會以及創業公司。

行業內部,一些企業開始採取“反向操作”。比如,菜鳥驛站就宣布,為了保障社區居民就業,將繼續延長“專項就業扶持計劃”,在降低門檻的同時,持續為消費者提供免費的包裹服務。

不過,也有消費者對豐巢快遞櫃收費表示理解。

在北京從事財務工作的李燕平時很忙,時常沒空及時取快遞。“快遞櫃畢竟提供了服務。你不在的時候幫你保管東西,提供了安全便利,自然要收取相應費用。”李燕表示,以往豐巢不強制收費,自己也會根據存放時間進行打賞。

“任何服務都是有成本的,總得讓企業掙到錢、生存下去。如果大家都不交錢導致企業倒閉,也會影響這類服務的提供。”李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