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5-18 23:39 的文章

滴滴全球出击,Uber断臂求生

滴滴全球出击,Uber断臂求生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陈燕妮

  来源:志象网(ID:passagegroup)

  在Uber 4月全球订单锐减80%、员工悬心吊胆生怕被裁员时,它的竞争对手滴滴出行率先宣布微盈利了。

  这是滴滴出行在2019年集体“过冬”后迎来的首个好消息。

  5月7日,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对媒体表示,主体网约车业务已实现微盈利,国内业务在疫情后已恢复六七成。

  虽然滴滴的盈利时间比创始人程维预计的晚了将近2年,但相比深陷盈利泥沼、连续三轮大裁员的老对手Uber来说,算得上一步大跨越。

  4月,程维向公众宣布了滴滴未来3年战略目标,其中着重提到滴滴的全球化战略。程维规划在3年内滴滴在全球每天服务1亿单,全球月活跃用户超8亿,同时全力推进国际化出行业务。

滴滴出行创始人 程维

滴滴出行创始人 程维

  5月初,滴滴国际事业部首席运营官仇广宇则进一步透露滴滴的全球化方向:收购支付公司、与有牌照的金融公司合作、拓展食品配送业务和支付业务。同时,仇广宇还表示正在研究欧洲、中东和非洲等新市场。

  目前,滴滴与全球七大出行企业都有合作,在8个国家开展业务,和北美的Lyft、印度的Ola、东南亚的Grab、中东北非的Careem、东欧的Taxify、巴西的99联盟,在业界被戏称为“全球反Uber联盟”。

  相比滴滴在全球攻城略地,Uber则是连连失利。在2016年退出中国市场后,第二年Uber又失去了俄罗斯市场,其俄罗斯业务被俄本土出行公司Yandex收购。2018年,Uber又宣布退出东南亚市场,将其所有东南亚业务出售给本土出行平台Grab。至此,Uber仅在其大本营北美市场,拉美市场和欧洲市场直接开展业务,然而在欧洲市场Uber屡次面临安全质疑,在拉美市场又和滴滴重燃战火,四面受敌。

  在疫情的冲击下,滴滴业务已经逐渐恢复;而Uber开局不利,一季度亏损29亿美元,裁员3700人,关闭8个国家的外卖业务,断臂求生。

  Uber激起滴滴“好胜心”

  滴滴的全球化算是由Uber启蒙。

  2014年,Uber将“触角”伸到中国,一来就给滴滴撂了句狠话:要么被Uber收编,要么被Uber干掉。

  当时,Uber成立4年,滴滴成立2年。Uber在美国旧金山起步,一成立就很快在北美市场站稳脚跟,第二年就宣布进军海外市场。东南亚、非洲、中东、欧洲、南美都有Uber的身影。

  登陆中国后,Uber在中国雷厉风行攻势迅猛,一上来就大打补贴战,资金雄厚根本不怕烧钱。而当时滴滴正在和国内的快的激烈竞争,账上可烧的资金少得可怜。那时Uber和滴滴的估值相差10倍。

  由于Uber的加入,滴滴有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当年5月,滴滴吃下快的后,掉转头全心全意迎战Uber。滴滴内部还组建了“狼图腾”项目专门商议对Uber的作战计划。

  滴滴的天使投资人之一朱啸虎极力促成滴滴融资,带着程维飞美国,不停约见投资机构,顺便给程维当翻译。同时,朱啸虎还力荐滴滴向腾讯融资。

  滴滴融资的焦虑在柳青加入后有了很大改善。

  柳青加入滴滴之前供职于高盛中国,担任董事总经理,代表高盛和程维洽谈投资滴滴事宜。谁成想,投资没谈成,柳青反而加入了滴滴。

滴滴出行总裁柳青表示大部分业务已恢复,来源:CNBC截图

滴滴出行总裁柳青表示大部分业务已恢复,来源:CNBC截图

  滴滴深知不能和Uber正面硬刚,曲线救国是滴滴的对战思路。滴滴当时瞄准了Uber的北美竞争对手Lyft,准备投资Lyft,让Uber的大本营“起火”。接着,又陆续投资了东南亚的Grab、印度的Ola和巴西99,一步步地蚕食Uber后院。

  直到2016年,两年烧了20亿的Uber终于决定和滴滴息战,在双方共同投资人软银的撮合下,Uber决定退出中国市场,将Uber中国卖给滴滴,换取滴滴17.7%的股份和董事席位。

  在吴晓波的《十年二十人》节目中,程维将滴滴比作“中国互联网培养出来的新一代代表”,Uber则是“美国互联网精神新生代的标志企业”。虽然如此,他认为与Uber的竞争构成中,滴滴的国际化是被动的。他将Uber比作一只“八爪鱼”,主体在美国,“触角”伸到全球其他市场。要想和Uber竞争,滴滴需要走向全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