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和医药主题基金领跑
【科技和医药主题基金领跑】今年以来在股市波动中密集成立的新基金表现不俗。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今年以来新成立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为2.31%。在结构性行情中,次新基金业绩也出现较大分化,首尾业绩相差近40个百分点,重仓医药、科技类的基金业绩领先。(中国经济网)
今年以来在股市波动中密集成立的新基金表现不俗。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今年以来新成立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为2.31%。在结构性行情中,次新基金业绩也出现较大分化,首尾业绩相差近40个百分点,重仓医药、科技类的基金业绩领先。
次新基金平均收益2.31%
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220只次新主动权益类基金(份额合并计算)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2.31%。其中,宝盈研究精选收益率为29.21%,暂居首位,国泰研究精选两年以25.81%紧随其后,广发优势增长、万家科技创新等收益率也超过15%。
整体来看,次新基金中斩获正收益的基金数量超过七成,体现了不错的赚钱效应。不过,在股市巨震中,次新基金业绩也出现较大分化,业绩最差的产品亏损达9.68%,与领头羊相差近40个百分点。
虽然新基金整体表现不俗,但相对较高仓位运作的老基金而言,业绩仍略逊一筹。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2570只主动偏股基金年内平均收益率为8.07%。在老基金中,业绩暂时领先的金鹰策略配置收益率达到45.91%,万家经济新动能、创金合信医疗保健行业A等13只基金也斩获了40%以上的收益。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次新基金建仓期相对稳健的风格和低仓位运行方式,可能是无法媲美老基金业绩的原因之一。
在投资风格上,次新基金更倾向于稳健。北京一位科技基金经理表示,他的新基金在建仓初期,将主要投资偏绝对收益的稳健品种,股票仓位也将控制在50%以内,同时,通过精选行业降低个股的持股集中度,以相对分散的持仓避免个股价格波动带来的短期回撤。
“新基金刚成立,在仓位决策上会注意组合收益的安全垫,如果安全垫不高会严格控制风险敞口,避免持有人体验不佳,基金开放期后引发较多的赎回。”他说。
北京一家中型公募高管也表示,部分发行难度偏大的新基金,为了保成立可能寻找帮忙资金,这类资金在封闭期存在绝对收益的要求。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他也坦言,新基金最好积累一定安全垫再去提升仓位,如果运作初期就产生亏损,后续投资回本的压力就会很大。
医药、科技主题基金领跑
除仓位因素外,行业配置和选股能力也是影响新基金收益的重要因素。
受疫情和海外股市巨幅影响,今年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突出。公开数据显示,截至5月16日,今年以来上证50、沪深300指数分别下跌7.95%、4.49%,但中证500、创业板指分别上涨4.56%、18.14%。
从板块看,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医药、计算机、电子、农业板块涨幅居前,年内涨幅皆超过10%,而石油石化、煤炭、银行、非银金融等跌幅超过10%,结构性行情明显。从次新绩优基金的重仓股看,重仓医药、科技的基金都体现了不错的赚钱效应。
国泰基金表示,公司的绩优基金超额收益主要来自选股和行业配置,在结构性行情中,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对行情的判断力显得尤为重要。以国泰鑫睿为例,该基金成立于去年11月,成立以来涨幅高达35%。该基金重点配置了经济下滑过程中依然能保持较高景气度的特色原料药和基药目录品种,并围绕半导体和5G等新兴产业的TMT、新材料和设备制造商,以及一些内需相关度高、估值合理、盈利增长确定的行业龙头。
沪上一位基金经理表示,在一季度重点加仓了年初回调的医药,又配置了军工、新能源汽车、电子等板块,同样在行业配置中斩获了超额收益。
不过,次新基金经理在未来建仓中更加关注“疫情后时代”的投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