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时逃过二次死亡,见福接手成都门店
“便利店本身业态没有问题,但是一场大风来了,有人感冒有人得病很正常。”这句话,是见福便利店董事长张利上周对虎嗅的表态(参考《不用急着唱衰便利店》)。这句话早已暗示了全时再次逃过死神的结局。5月16日晚见福便利店宣布,正式与山海蓝图达成协议,接手全时成都全部门店。
山海蓝图与见福签约,右一为见福便利店董事长张利
而虎嗅从其他渠道获悉,全时北京也有买家积极在洽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王洪涛撰文也暗示了这一点。
这个结局或会让那些唱衰便利店的人大失所望,但是对于从业者来说,这个结果并不意外。
全时成都究竟情况如何,接下来事件还将如何发展?北京全时又将何去何从,看完本文,或许你会知晓一些答案。
见福接棒山海蓝图
在说成都全时之前,我们先说下山海蓝图。操盘全时便利店的蔡学彦,是厦门银鹭集团的创始股东,也曾经是企业高管。现在蔡学彦还是山图酒业董事长。由于同在厦门的关系,蔡学彦与张利早就相识。
2018年,全时便利店由于大股东富华商业暴雷,资金链出现危机,不得不寻求买家。这时蔡学彦对于便利店发生了兴趣,决定接手全时北京大部分门店。
彼时,全时便利店在北京有300多家便利店,和好邻居便利店、便利蜂算是北京地区规模比较大的三强之一。从门店来看,全时有几个特点:
第一,门店分布在北京地区比较均衡,远至六道口,东到东四环,都能看到全时便利店的身影。
第二,全时便利店在商品结构上和7-11有相似之处,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中午提供热餐盒饭,这一点目前在北京,只有7-11、便利蜂等少数品牌可以做到。
第三,全时便利店门店大部分为加盟店,面积普遍不大,门店陈列比较紧凑。
这说明,全时便利店的资产基本面还是不错的。下面就看经营者的功力与耐心。
很多人在归因全时便利店遇到危机的时候,都把这一点归结为便利店行业门槛高,资金需求高,以及北京是便利店荒漠云云,这话只说对了一半不到。小业态经营难度大,理应是零售业的常识。但是便利店作为零售业和其他互联网项目不同,本身仍旧有较强的现金流功能,只是这个造血功能是细水长流,不能操之过急。
而2018年,正是这一年当时的全时便利店下决心进军全国市场,比如当年2月,全时还收购了成都的GOGO便利店。不过现在看来,这个战略确实是踩空了大势。
2018年全时遇到危机时,很多同行都对于全时的资产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最终在重庆地区,罗森接手了华东、重庆94家全时便利店,这个数量,对于罗森也是一次门店规模提升。2018年,罗森中国的总门店数接近了2000家。而山海蓝图接手了北京、天津和成都的门店。
从现在的情况看,全时便利店被山海蓝图接手后,门店商品结构并没有出现大的变化和调整。而北京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此外,全时便利店在北京的门店大多数分布在CBD这样的商圈写字楼附近,在疫情期间,这样的布局遭受了比较大的打击。
此次危机事件发生后,根据红星新闻的报道,全时成都门店一直经营正常,甚至还在继续招聘,截至2019年8月,全时成都共有105家门店。
见福便利店则为福建地区规模最大的品牌连锁便利店,按照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8年5月公布的便利店TOP70榜单,见福便利店以当时1300多家门店的规模,排名第14位。其投资方红杉资本给出的估值是12亿(参考《见福便利店:估值12亿,敢对711说不》),是中国便利店行业第二梯队的龙头之一。
张利对虎嗅表示,“全时便利店本身并不差,只是疫情来了,商业秩序需要重组。”他还表示,见福便利店也始终是以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便利店为榜样,学习其精髓,从这一点上说,见福与全时的路线一致。
同时,见福便利店也会结合中国本土实际,尝试发展直播带货和社区团购,为便利店加上O2O的因素。5月7日,福客电商直播基地与创视界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推动福客电商直播基地的快速发展,帮助传统企业打造自己的短视频+直播平台,基地兹定于6月底举办“闽宁企业深入协作开启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暨福客电商直播基地开播仪式”。
2019年底,张利曾经参加过虎嗅的FM节,当时在论坛上,张利被问及对于创业者有何忠告时,他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别瞎折腾。”这句话对于2020年的走势,或许是一种预见。
北京全时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