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自家直播平台 梁建章会错失新时代吗?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字母榜
来源:字母榜(ID:wujicaijing)
疫情爆发以来,携程董事长梁建章进行了9场直播,在直播中售卖各类酒店券,销售额超过三亿。抖音快手微信小程序,时下最热门的平台,梁建章全去了。
但就是没有自家的携程App。
为什么?最直接的原因是,携程不具备内容属性,也缺乏流量。大多数用户只有在有旅行需求时才会打开携程,完成交易后就会关掉,不会在携程App上消耗时间,而旅行又是一个相对低频的需求,论DAU,携程是没法跟上述平台相比的。论辐射范围和扩大传播效果的能力,紧密围绕“交易”建设、基本上没有建立内容生态的携程App更是无从提起。
直播中高性价比的酒店券是携程、酒店和当地政府共同补贴的,购买后的履约及售后,也由携程和酒店来承担。携程虽然拥有供应链,但缺乏强大的流量入口,只能借助上述用户量庞大的平台开展直播带货,帮助对方增强了直播电商业务,自己却只卖了货。
不止是现在的直播卖货,在之前涌现的一些和旅游产业密切相关的商业现象中,携程的角色同样是看客。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重庆、西安等老牌旅游城市的网红化营销,策划和完成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但和携程这个离旅游业最近的公司没什么关系。
时代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抖音和快手加起来的DAU已奔10亿去了。内容生态从图文向视频迁徙的时代洪流正在奔涌而来,这股洪流产生的新流量,正在改变商业世界的既有秩序,冲刷固有的产业格局。在商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备的行业,新流量开始改变赛道,比如内容,比如电商,比如游戏,比如社交,旅游产业也难以避开。
论创造用户需求,内容是最高效的方式之一。技术发展助力了内容生态的进化,内容种草变得更加容易,用户产生旅游需求,可能只需要一个15秒的短视频。然而为交易而生的携程压根就没有内容基因,内容红利只能靠抖音和快手等视频平台来喂。
至少在目前看来,对于这个已经到来的时代,携程并没有什么针对性的布局,或者说哪怕预见到了,也未能在结果上予以体现。
A
从一家旅游公司的角度看,携程的表现不可谓不优秀。
2019年,携程在财务方面的表现非常稳健。全年GMV达到8650亿元,同比增长19%,不论是GMV还是增速,都远远超过了Booking和Expedia。全年净营业收入357亿元,经营利润则同比增长94%,达到50亿元,高于过去5年的经营利润总和。
然而,外界对携程的优秀表现并不满意,这直接表现在了市值上。尽管自从梁建章斯坦福归来后,携程重新稳固了中国OTA市场的老大地位,然而携程目前的市值不到1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00亿元,仅为目前最大对手美团市值的1/6。今日头条估值已经到达上千亿美元,快手也超过300亿。
梁建章和携程员工有理由认为携程被低估了,毕竟他们在旅游业表现非常优秀,然而同样鲜少争议的是,携程是一家缺乏想象力的公司,而互联网公司的股价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点。专注OTA市场的携程,缺乏横向扩展边界的能力和意愿,梁建章似乎曾打算进军网约车市场,但只是申请了牌照,围绕接送机做了点小动作,此后就再无动静。
梁建章的谨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携程在OTA足够成功。
OTA的护城河是服务能力和行业整合能力,是一套系统工程。携程花了20多年,基于用户的旅游出行需求,建立了完整的服务体系。这些年来,关注旅游的内容型产品层出不穷。大部分最终还是要和携程合作,通过携程完成履约和售后。梁建章把OTA做到极致,也就牢牢控制了行业生态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然而,OTA的天花板也明晃晃的摆在了那里:140亿美元。
携程对内容领域并非无动于衷,但布局的视野没有超越一家OTA企业的视野。
2019年底,携程和TripAdvisor成立合资公司,携程集团是大股东,TripAdvisor拥有40%的股份,并为其中国业务提供长期独家品牌授权、内容许可、及其他资产。双方还达成了一项全球内容协议,将TripAdvisor的内容提供给携程集团的主要品牌使用。
2017年底,马蜂窝获得了1.33亿美元的D轮融资,领投方包括和梁建章关系紧密的鸥翎投资。
除了投资布局,携程也尝试过亲自下场做内容。
2018年4月,携程发布了旅游生活内容聚合分发平台“氢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