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7000余家科技型创新企业 余杭“大孵化器”显成效
原标题:集聚7000余家科技型创新企业 余杭“大孵化器”显成效
近日,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2020年度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名单,杭州市余杭区共有9家众创空间获批,新增数全省领先。
不仅如此,2019年,余杭省级优秀众创空间、省级众创空间新增数均全省领先;新引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4家,数量全省领先,并首次实现“千企登高”。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余杭实施“大孵化器”战略密不可分。通过实施“大孵化器”战略,该区整合空间、产业、政策、服务等各方面资源,加快推进孵化载体建设,加快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引进培育,着力打造产业培育链条,全力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把创新空间建起来
在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临平大道和红丰路交叉口,就能看到“茧·SPACE”。这是一个聚焦生物经济产业领域孵化器,于2019年底开园。
目前,已有神州医疗、普津生物和凌腾生物等企业和浙江大学(余杭)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中国(浙江)卫生健康科技研发与转化平台等赋能平台入驻。
“茧·SPACE”是余杭实施“大孵化器”的一个缩影——坚实“把物理空间建起来才是硬道理”理念,再导入产业培育链条。
2019年,余杭创新创业空间呈爆发式增长,新增孵化载体45个,新增物理空间184.3万平方米,是2018年的2.63倍。
今年初,全社会经济因新冠肺炎疫情短暂按下“暂停键”。此种条件下,该区新增孵化载体9个,新增创新创业物理空间41.6万平方米。
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这些孵化载体实现高质量发展。2019年,该区新增市级以上孵化器9家、众创空间27家,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优秀众创空间、省级众创空间新增数均全省领先。
2014至2019年余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数不断攀升
将高新企业孵出来
“孵化载体建起来后,促进了优质企业、人才、资金、服务等创新要素的集聚。”余杭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区的孵化载体集聚了7000余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记者了解到,孵化载体已成为该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重要平台。
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批复,2019年余杭共有588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有效“国高企”数量达1194家,首次实现“千企登高”。
其中,新引培企业444家,比2018年翻了一番,数量全省领先。在这444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就有202家来自孵化载体,占比达45.5%。
在推进“大孵化器”战略时,余杭着力打造产业培育链条,由孵化“企业”向孵化“产业”转变。
2019年,围绕生物医药、数字时尚、智能制造等产业,余杭规划建设特色产业孵化载体26个,新建创新服务平台12个,形成一批产业集聚、特色鲜明的孵化载体。
让全域创新动起来
2018年底,余杭启动“全域创新策源地”建设,以补上创新格局“西强东弱”的短板。
“大孵化器”战略是余杭全面推进“全域创新策源地”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实施一年多,“西强东弱”的创新格局已出现改变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