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猎人”林栋AB面
本报记者 郝嘉奇 北京报道
近日,纪录片《口罩猎人》走红网络。纪录片中,林栋携巨款深入土耳其黑市,与当地军火商进行合作,采购口罩和熔喷布运回国内。他日常使用奔驰轿车,入住豪华酒店,雇佣带枪的保镖,也得到舆论热议。
正当林栋被视作“抗疫明星”时,又有人曝出他采购的口罩质量不合格,关联公司涉及多起欠薪。对此,林栋回应《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称:“舆论压力给我造成伤害和困扰,我非常不适应。如果我存在任何违法违规问题,应当由相关部门作裁决。”
《口罩猎人》拍摄者、媒体人“花总”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林栋从土耳其采购的1000多万个口罩因不符合中国标准无法交付,亏了1000万元。在他看来,林栋虽然做着上亿元的生意,却显得很孤单。
商人林栋。图为纪录片《口罩猎人》剧照。
口罩不合格?
在纪录片中,林栋称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利用人脉和资源,向全世界卖了1亿个口罩。
据澎湃新闻报道,林栋担任法人代表的深圳市思瑞健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瑞健康”)一名前员工表示,疫情初期,林栋从国外运回来1000多万个口罩,曾因为资质问题被海关扣押了一段时间,并且这些口罩“连灰尘都防不了”“在分装时不做消毒”。该员工还表示,一个口罩的成本加上运费、清关费才几毛钱,却卖3块钱。
此外,深圳市瑞医医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医医学”)湖南分公司多名前员工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报料,他们被林栋关联公司拖欠工资,劳动仲裁诉请于去年10月获法院支持,不过仍未拿到工资。
对此,林栋今年4月30日发声明称:“疫情初期受客户委托,运回国的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已交付,未收到口罩质量问题反馈。”
林栋表示:“关于个别公众号通过与我存在商业纠纷关联的利益投稿人单一方面口径,不客观不公正不完整,夸大事实编造故事,已委派律师交涉。关于我过去的历史商业纠纷(与当前防疫物资业务无关)已经全部交由律师协调处理,商业争议部分我们交给仲裁,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评判公正。”
林栋还称:“因为疫情防控的高度紧急状态,我在2月8日接受客户委派,只身合法出境来到土耳其,其间分别通过南美和中东以及土耳其运送一次性医用和防护口罩回国,并已交付给相关客户,至今未收到相关部门、客户反馈所采购口罩的质量问题。”
在纪录片中,林栋及其助理前往土耳其一个卖家的仓库看货,发现该卖家售卖的“熔喷布”只是普通的无纺布,制造的口罩不合格。口罩外包装上印着质检合格的标记。卖家却理直气壮,说这只是为了方便出口。林栋表示“这个质量完全不行”,交易也没有完成。
劳资纠纷
思瑞健康官网显示:“思瑞是中国零售药店行业占有率最大的电子处方服务企业,也是远程医疗本地化的重要推动者。”
瑞医医学湖南分公司一名前员工告诉本报记者,该公司在长沙办公,主营业务之一是视频问诊APP平台。湖南分公司的业务是处理平台上的订单,并联系新疆那边的人员开处方。
她说:“湖南这边是刚毕业的学生在处理订单,新疆那边开处方的是不是医生,就不清楚了。”
有自媒体撰文指出,2019年8月,林栋和他的合作伙伴黄超明拖欠签约医生们的工资就已经超过100万元,因为给不出工资,医生们集体退出。
上述瑞医医学湖南分公司前员工说,2019年5月,湖南分公司45名员工突然被迫离职,自己被欠薪4个月,最长的被欠薪8个月,每个月工资是8000元。
“用户使用这个平台问诊时,平台不收费,一直是亏损的状态,只是为了跑出好看的数据给意向投资商看。”她表示,“公司还欠了很多乡村医生和供应商的钱。”
她说:“我们长沙的办公室租的是5A甲级写字楼,租用戴尔笔记本电脑。我们被迫离职后,公司还欠几万元物业费,我们是做贼一样撤场的。”
她提供给记者的聊天记录显示,去年8月21日,林栋在维权群中表示:“瑞医医学因为融资原因需要停止运行,可能进入企业清算程序,需要全面裁员。目前股东意见不统一,需要继续等待决定。我个人希望现有团队能考虑加入我私人企业思瑞健康,主要业务是电子处方,是一家营利性企业,加入以后我们尽快调整节奏和恢复工作方向。”
不过,这未得到员工认可,员工向法院提起仲裁。
2019年9月至11月,瑞医医学作为被告涉及18起劳动争议案件。判决书显示,18名瑞医医学前员工的工资诉求获得法院全部或部分支持。
上述前员工表示:“我们向法院申请仲裁后,黄超明提出支付一半工资,前提是撤诉,目前长沙这边还有20人左右不同意,一分钱没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