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5-08 11:41 的文章

4个月翻一倍,消费级VR风起时

4个月翻一倍,消费级VR风起时

  欢迎关注“创事记”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半条命》主菜单界面高耸入云的铁塔

  Half-life: Alyx上线后,全球VR头显缺货中。

  文/王与桐   编辑/火柴Q

  来源:甲子光年(ID:jazzyear) 

  这个游戏让“我裂开了”!

  这是知乎网友对“如何评价半条命新作《Half-life: Alyx》(下称《半条命》)”问题的高赞回答之一。在具体展开中,这位玩家不吝用各种祖安用语形容《半条命》带来的震撼:

来源:知乎

来源:知乎

  作为游戏公司Valve蛰伏四年推出的全球首个VR原生3A大作,《半条命》一经面世就获得了“大成功”:

  从去年11月预售到今年3月23日的正式发售,《半条命》预购数量超过30万份,2020年第一季度,其销售额已达到4070万美元。

  据VR媒体“VR陀螺”测算,拥有VR设备的人中,已有1/4玩过《半条命》,有1/5已为该游戏付费。

  更值得关注的是,VR头显出货量似乎也因此进入了猛增期。

  在此之前,消费级VR在游戏市场的渗透率一直很低,直到2019年底,Steam平台上拥有VR设备的玩家也不到1%。

  但据今年5月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0年4月底,这一数字已猛增至1.91%——四个月之内,Steam平台的VR玩家数量翻了不止一倍(进入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Steam玩家总数也增长迅速)。

  这是消费级VR领域近年来难得的好消息。

  而在此之前,整个VR和AR、MR大行业,在经历了2016年的短暂狂热后已在冷却期趴了很久很久。

4个月翻一倍,消费级VR风起时

  投资金额和数量记录了行业热度的大逆转:国内对VR赛道的投资,从高峰期2016年的299亿元下降到2018年的109.77亿元,两年内缩水2/3。

4个月翻一倍,消费级VR风起时

  其中,to C(消费级)VR比to B(商用)VR更难过:

  2015年,国内有200~300个厂商开发了自己的VR头显,其中大部分都瞄准to C市场。然而,到2017年1月,国内90%的VR设备厂商已宣布破产,赛道内公司只剩十几家。

  在软件和内容层面,公司最集中的VR游戏领域是死伤重灾区,领域内公司要么倒闭,要么开始转型做手游或to B、to G的VR项目。坚持做VR游戏内容的已寥寥无几。

  在2018年,甚至没有任何一家国内VR游戏公司披露融资。

4个月翻一倍,消费级VR风起时

  AR公司Magic Leap早期投资者Chris Dixon在2016年曾说:“到2020年我们再回顾,今年会是虚拟现实元年。但在未来五年里,我准备迎接技术周期中不可避免的低谷。”

  如今,Chris Dixon口中“苦尽甘来”的2020年已经到了。

  《Half-life: Alyx》给2020年的VR to C开了个好头。

  甲子光年采访了VR游戏厂商魔视互动CEO王科、酷咔数字运营商务VP王雪芝,蓝驰创投投资人何嘉伟,AR厂商Nreal产品负责人吕唯,试图回答一个全行业都关心的问题:

  消费级VR的黄金岁月是否正在重新到来?

  1. 标杆出世

  “标杆一般的存在”、“VR界的《阿凡达》”、“我X牛X”等夸张的称赞,是用户、媒体形容《半条命》的标配。

  到底多牛?

  2020年3月23日正式发售后,《半条命》同时在线玩家人数峰值达4.29万人,排名Steam VR类游戏历史第二,与第一名记录保持者、发售于2018年5月的《Beat Saber》(《节奏光剑》)的4.66万人相差不多,并远高于第三名《Pavlov VR》的1.85万人。

  游戏媒体IGN、VG27和VDC都打出了满分评价,口碑接近封顶。

4个月翻一倍,消费级VR风起时

  其实《半条命》官方头显Valve Index的价格并不低,全套需要999美元。但从2019年Q4《半条命》开始预售后,Valve Index头显的出货量在当季度跃升至同类产品第三,单季出货量达到10.3万,占全年总出货量的72%。

  这一现象级游戏大作甚至一度导致全球各类VR头显的缺货。截至目前,仍有大量设备只能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