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5-04 15:48 的文章

關鍵時期,科學傳播也要有關鍵之舉

新冠病毒為什麼可怕?“老藥”為什麼能對抗新病毒?為什麼要抓緊研發疫苗?近日,央視科教頻道打造並在晚間黃金時段播出四集科普專題片《認識病毒 科學防控》,邀請三位科學家作為訪談嘉賓,採用AR增強現實技術將演播室變為微生物實驗室,並設計大量情景動畫,形象生動地講述人類千方百計迎戰病毒的故事。

服務大局、服務觀眾,用權威聲音體現主流媒體引領力

高品質的科學傳播作品,在抗擊疫情的背景下,無疑將起到及時答疑、科普、辟謠、定音的多重作用,充分體現主流媒體的社會責任與擔當,也將為下一階段常態化防控凝聚更大的社會共識。

作為國家電視台和有著極廣泛受眾的主流媒體,央視一直以來肩負著引領社會輿論的重要使命,重大事件彰顯重大作用,關鍵時刻發出關鍵聲音。

尤其在輿論場上對抗擊疫情出現一些畏戰、怠戰“雜音”的背景下,科教頻道發揮優勢,用精准權威的解讀,及時普及醫學、科學防控知識,引導受眾科學對待、科學防治,進一步鼓舞了全社會眾志成城、要最終戰勝疫情的勇氣,真正做到了有效影響輿論、有力引導輿論。

普及科學、提振信心,用專業素養打造輿論“定盤星”

作為一部科普專題片,向受眾准確傳遞專業、科學的信息,是節目的前提。

新冠病毒是如何入侵人體細胞的?不同技術路線的疫苗分別有什麼特點?諸如此類的解讀,嘉賓和主持人在節目中侃侃而談,通俗易懂的同時,科學性和准確性不打半分折扣。

科普專題片以《認識病毒 科學防控》為主題,每集時長30分鐘,分別從病毒學、免疫學,以及人類成功抗擊病毒歷史等角度,普及醫學和科學防控知識,引導人們科學對待、科學防治新型冠狀病毒。

節目邀請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相關專家和高校科普專家共同做客演播室進行訪談,並由中國科學院、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宣傳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多家科研單位聯合審片把關。三位精心選擇的訪談嘉賓的深度參與,讓四集科普專題片內容更加扎實和飽滿。

講科學,既是疫情防控的信心來源,也是科普節目傳播效果的保障。正是這種對專業標准的高追求,讓這部專題片能夠及時將科學的“勢能”轉變為傳播的“動能”。

見故事、見思想,用藝術語言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一直以來,科技相關報道很難擺脫“高冷范兒”。

“病毒像一段代碼,又像一個強盜”“ 5萬個病毒大約跟一個注射針的針頭一般大小”,“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就像拉門把手”,“疫苗教育我們的免疫系統,讓他們認識病毒、調動起來對抗病毒”……,為普及病毒學和人體免疫等方面知識,創作團隊設計了大量情景二維動畫,用擬人的手法形象還原人體免疫系統如何積極迎戰病毒的過程。

為增加科普節目的可視性,節目採用AR增強現實技術,將演播室打造成由多種科學元素組合而成的微生物實驗室,充滿視覺新奇感和吸引力。

好的科普節目絕不是生硬的說教,而是用最合適的藝術語言、視聽語言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認識病毒 科學防控》這部科普專題片在確保內容專業、嚴謹的前提下,突出表現手法的生動、流暢,充分發揮電視語言的優勢,拉近了科學與普通觀眾的距離。在故事中見思想,以融媒體形式表現出強烈的感染力,觀眾也將更樂於接受科學思想的“洗禮”。


(責編:趙竹青、呂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