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12-23 16:32 的文章

企业急需技能人才(创新谈)

搭建好从实验室到流水线的创新链条,有助于科研人员和一线工程人员通力配合,优势互补,夯实我国制造业乃至全社会的创新基石

前不久,笔者到江苏某科技园区调研时听到一件新鲜事:当地几家企业谈及为何在此落户时,一个吸引他们的条件,是园区管理部门搭建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培训中心并不直接产生效益,也不减少成本,为何受青睐?原来,这些刚刚落户园区的企业,有的要建设新生产线,有的要优化工艺流程,新入职员工需要培训,老员工也需要“充电”。培训中心面对企业的这些需求,定期邀请专家和资深工程师,有针对性地讲解技能要点、分享实践案例,帮助提升员工的动手能力,增强操作经验。正是因为切中了企业的用工痛点,这个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成为吸引企业入驻的法宝。

实际上,提升员工职业技能,并非少数企业的渴求。笔者曾听某汽车电子制造公司负责人诉苦:虽然目前行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已经很高,但一些关键的零部件仍然需要手工打磨。企业开出高薪招聘有技术、有经验的员工,可符合要求的应聘者寥寥无几,岗位常年缺额。近年来,一些地区出现的“用工荒”一定程度上是“技工荒”,背后是员工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

技术工人是支撑制造业的重要基础。在工程上,任何创新理念与设计落到实处,最终需要依靠技术工人的巧手来实现。德国、日本等制造业之所以发达,背后依靠的正是一支大规模、高质量的技能人才队伍。在日本,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高达50%,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6%,高级技工缺口在千万人左右。我国产业工人整体素质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眼下,我国经济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一方面需要一批优秀的科技领军人才,加强基础研发,努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另一方面需要一批素质高、动手能力强、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型人才队伍。搭建好从实验室到流水线的创新链条,有助于科研人员和一线技术人员通力配合,优势互补,夯实我国制造业乃至全社会的创新基石。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职业技能人才教育,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基本构建起高技能人才的政策制度体系。当前,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整个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接产业用工需求;同时逐步健全人才评价机制,让优秀技术人才获得足够的认可与尊重,培养出一批时代需要的大国工匠。

《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23日 19 版)


(责编:郭扬、王丽玮)

人民日报客户端下载手机人民网人民视频客户端下载人民智云客户端下载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人民智作

 

原创推荐

2022年亚运会主题口号发布:“心心相融 @未来”  人民网杭州12月16日电 (祝舒铭)昨天晚上,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倒计时1000天活动举行,活动现场发布了杭州亚运会的主题口号——“heart to heart,@future”,中文是“心心相融,@未来”。“寻找2022个亚运梦想…【详细】

浙江频道

嘉兴市科技创新发展正处于全力冲刺争取领跑的新阶段。张丽玮 摄

嘉兴市科技创新发展正处于全力冲刺争取领跑的新阶段。张丽玮 摄 一场创业者的盛会将在嘉兴举行 超400个科创项目争舸  人民网嘉兴12月16日 (张丽玮)12月17日-18日,2019创业者峰会暨科技创新项目路演活动将在嘉兴举行。本次峰会以“创变新时代·科技新力量”为主题,聚焦科创时代创新创业主旋律,邀请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的嘉宾…【详细】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