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11-17 01:36 的文章

市职业训练指导中心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推进技能人才培养

初心铸魂促实干 匠心筑梦践使命 

——市职业训练指导中心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推进技能人才培养

为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相关要求,市职业训练指导中心创新工作思路,将主题教育贯穿于中心各项工作的始终,通过贯通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带领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在新征程勇于新担当,以严求实效,从解决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求入手,统筹推进主题教育与技能人才培养深度融合,以“工匠精神”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途径,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我市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确保主题教育走实走深。

一、活化省级公共实训基地公共实训资源

一是大力推进实施公共实训基地资源开放试点工作。积极发挥资源配置优势,不断强化区域服务,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持续深入企业调研,紧贴企业技能人才培养需求,不断夯实“放管服”工作,实现培训效果的转化和落地,目前与中烟摩迪、嘉宝莉、明浩集团、江门汽运集团等各领域重点企业结对技能人才培养合作伙伴,促进合作多赢局面形成。同时结合开展“四体联动”党建暨业务交流调研活动引领,针对新型学徒制和涉及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展开深入互动探讨,探讨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全方位与企业的深度合作的理想模式,进一步完善“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培养工作措施。今年以来,共为2.84万名社会人员和企业职工提供服务,其中开放实训资源为23家企业自主培养技能人才提供优质高效的培训鉴定服务6049人。

二是精准实施职业技能帮扶培训工作。对接联动蓬江、江海、新会三区的镇街社区,动态收集培训对象信息,为下岗失业人员、精准扶贫对象和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培训就业创业精准服务,组织专人深入社区、村委会送培训政策和课程“菜单”,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的托底服务,推动市、区、镇三级联动“培训+就业”精准帮扶助困,实现职业培训与促进就业、精准扶贫、服务经济发展无缝对接。今年以来,共为3889名就业困难人员推送开班信息及培训政策服务,电话政策服务1581人,培训192人,其中精准扶贫人员28人、登记下岗失业人员111人,就业困难人员53人。

三是推进“五邑家政”工程落实落地。一方面,积极引导实训基地引进家政培训项目探索“一档案、两协议”家政服务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并储备当地急需的家政服务业技能人才,着力打造“五邑家政”工程品牌创建。今年1-10月,围绕妇婴护理、育婴、催乳、保育、产后修复、小儿推拿、养老护理共组织培训1214人次。另一方面,加强港澳合作对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职业培训合作交流的新平台,与香港安老协会合作,探索“雇主对接+培训服务”发展模式,引入香港家政服务项目培训技术和评价标准,聘请香港专业的优秀师资到江门开展家政项目培训,截至10月,培训18人,13人通过香港专业评价考核,8人成功与雇主进行对接,5人成功输送至香港就业,并获得香港安老协会颁发的起居照顾员资格证书。

二、创建“工匠讲堂”培训品牌,深化“菜单式”技能人才培养服务模式

一是探索“工匠讲堂”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打造企业技能人才培养解决方案服务模式。采用“需求调研+技能培训+质量测评+跟踪服务”方式,贴合企业需求不断更新项目课程,并面向社会推广实施,围绕“前沿技术推广+专项课题项目+专项技能项目”,为企业培养急需、储备人才提供优质、高效培训服务,深化培训项目共建合作,目前已举办“互联网+”技术应用研讨班、“新时代、新挑战、新工厂——企业精益战略”主题班、班组长管理、高效仓储物流、精益生产管理等培训项目,每期开班报名“火爆”,班次名额供不应求。

二是延伸“工匠讲堂”品牌效应和辐射效应,启动“红色+技能培训”党建品牌建设,开展“一镇街一产业一方案”技能人才培养试点工作,同时面向社会发布“智能制造(机电一体化方向)”企业职工职业能力提升三年轮训工作计划,将培训服务送教到镇街、入校园、进企业。今年以来,开展“工匠讲堂”培训项目63个共为我市1371家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菜单式”培训服务3688人次,其中“一镇街一产业一方案”技能人才培训为4个镇街开展9个项目培训企业职工652名。下一步,将结合企业新型学徒制继续拓展服务范围和层次。

三、强化“粤菜师傅”工程技能人才培养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