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新优势,加速打造湾区人才高地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均指出,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在全球人才争夺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佛山要如何借助湾区优势,优化教育和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提升城市对人才资源的吸引力?本期圆桌论坛,四位嘉宾带来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借鉴国外湾区经验做好制造业人才工作
提要:在推进制造业人才战略方面,佛山可借鉴国外湾区和港澳的一些好做法。比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发人才活力,依托国际项目合作实现人才共享,实施海外人才引进机制。

马勇田 佛山市委党校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博士
作为全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全球制造业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节点城市,佛山正在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今年12月4日,佛山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人才住房政策的补充通知》,对在佛山工作、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的人才,首套购房不受户籍和个税、社保缴存限制。这些做法受到各层级人才的欢迎,成为佛山人才政策的亮点。
在推进制造业人才战略方面,佛山可借鉴国外湾区和港澳的一些好做法好方式,来吸引更多的人才流向佛山、留在佛山。一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发人才活力。加强与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建设各类高端平台载体,设立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二是营造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以构建完善的孵化器区域,风险投资扮演创新催化剂,形成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三是依托国际项目合作实现人才共享,实施海外人才引进机制。加强校企联合培育急需紧缺人才,依托世界级大学集群培养创新人才,校企合作培养产学研专业人才,高校合作办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四是引导人才优惠政策、优质资源向平台载体集聚,增强平台载体的引才育才聚才功能,同时要及时和切实落实各项人才的优惠政策。
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领导高度重视,完善人才机构组织和工作机制。
其次,认真调研,利用大数据把握佛山制造业人才需求。建立专业的人才调研队伍,摸清家底,搞清佛山的人才储备和人才缺口。不仅要对纺织、陶瓷、家电和装备制造等传统制造行业,更要对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及数字经济产业等未来产业的人才状况有具体的了解,列出不同行业紧缺人才的详细清单,建立企业人才库,为市委市政府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提供依据。只有在摸清本市各行各业人才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把握佛山市的人才需求关系,做到精准引进,准确落地,避免出现人才空置、人才堆积的浪费现象。
再次,科学决策,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坚持以需求为目的、以市场为主导的引进人才理念,实行职业岗位招聘,用岗位招人,用高薪引人,用事业留人,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
最后,切实提高职能部门服务人才的工作水平,与企业一起留住人才。应该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研究建立一套体现各类人才特点的、多元化的人才评价指标和参数体系。探索企业人才动态管理模式,对现有人才的管理做到有进有出、优强汰弱、不断更新。帮助企业开展留住人才工作,对于企业纳入人才库的专业技术人才,建议进行重点帮扶,对重点人才的科技项目争取、申报、立项、建设等工作,各职能部门要全力支持、主动服务,进一步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马勇田
协同发展港佛牵手共育人才
提要:引进人才需具有针对性,既符合佛山发展需要,又符合香港人才培养方向。佛山政府可围绕新能源、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重点引进香港人才。

吕坚 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