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8-01 02:19 的文章

祝树金:加大制造业多层次人才培养力度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制造业人才、“出口转内销”、文化振兴、思政教育、北斗系统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祝树金:加大制造业多层次人才培养力度】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祝树金认为,只有加大多层次人才培养力度,才能有效解决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问题,助力我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一是加强关键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企业对内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对外从全球范围吸引人才;高校需要更加重视基础理论教学和研究,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功底的人才。二是加强高技能业务型人才培养。企业需要在吸收外来人才的同时,努力做好对现有人员的职业培训和潜力发掘;高校需要在重视基础理论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同时,做到因材施教。三是加强国际化管理型人才培养。企业可以对外吸纳管理统筹、市场销售、品牌运营等领域的高端人才;对内制定管理型人才培养规划,建立部门间人才流动机制。高校可以增设国际先进标准和先进管理相关课程,提升管理专业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四是加强服务型人才培养。需要加强校企合作,设置以培养服务型人才为目标的相关课程,例如改善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商务礼仪等。

  摘编自《人民日报》

  【曲维玺:“出口转内销”既是短期应对之策,也是长远发展之需】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曲维玺指出,从现实来看,“出口转内销”不仅是做好“六稳”中“稳就业”“稳外贸”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六保”中“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抓手。从长远来看,“出口转内销”有利于外贸企业,特别是外贸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提高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提高企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出口转内销”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门协同合作和积极引导,需要全社会热心参与和大力支持。首先,要为“出口转内销”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其次,切实解决“出口转内销”企业遇到的困难,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进行有益探索。再次,坚持市场化原则,推动“出口转内销”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光明日报》

  【吴林锴:文化铸魂方能凝聚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山东师范大学吴林锴表示,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而且对农村产业、人才、生态、组织振兴等都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文化铸魂方能凝聚乡村振兴内生动力。针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弘扬民间文艺,亟需补齐诸多“短板”。一是完善网络。在城乡要建立完善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龙头,乡镇文化站所为枢纽,村文化大院、文化户等为基地的“三级文化网络”。二是发掘能人。在基层充分挖掘优秀文娱人才,发挥好乡村文化能人的带动作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一条必由之路。三是增加投入。农村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建议政府扩大创作投入,积极培育农村文化消费市场,这不仅对活跃农村文化有好处,同时还能扩大农村文化市场。四是注重创新。各地在组织农村文化活动时,应重视各类活动从创作到组织到演出的一系列创新,使农村文艺活动更多地符合广大农民的需求。

  摘编自《经济日报》

  【商志晓:强化铸魂育人的思想引领】

  山东师范大学党委原书记、教授商志晓表示,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铸魂育人的思想引领,厚植铸魂育人的思想基础,打牢铸魂育人的思想支撑。首先,铸魂育人的根本方向,关联目标与路径,必须清醒把握、坚定前行。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其次,铸魂育人的主体内容,昭示实质与要义,必须学思践悟、知行合一。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武装头脑,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铸魂育人的着力点和根本任务。再次,铸魂育人的价值遵循,彰显准则与责任,必须守正不移、一以贯之。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全面健康发展,既要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更要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最后,铸魂育人的思维方法,开启思路与开拓视界,必须灵活运用、创新践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大局、大势、大事着手,把握好“事”“时”“势”,不断推进“化”“进”“新”,使之辩证统一起来,融会贯通于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的丰富与创新。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杨君琳:加速推进北斗卫星导航法治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