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县让乡土人才“破土飘香”
□本报记者黄红立见习记者赵明星通讯员高田田
夏日,走进嵩县黄庄乡三合村,蓝天、白云、净水、古街、老巷、土坯瓦房、整齐素净的临街门楼……一幅古朴幽静的中国山水画卷映入眼帘。
2016年,大学生冯亚珂回家创业,开启“手绘小镇”。2017年,“手绘小镇”稳定客源突破7000人,创造效益超千万元,带动全村群众走上致富路。
近年来,嵩县积极把激活乡土人才队伍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把培养乡土人才资源作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头戏,努力扶优、扶强、扶大农村经济能人和创业企业,让乡土人才“破土飘香”。
打好“乡情牌”凝聚乡土人才“向心力”
如何将外出的乡村“能人”聚集起来、吸引回来,唤醒他们的“乡愁”,打好“乡情牌”是关键。
嵩县县委组织部牵头,相关部门积极行动,采取座谈交流、上门走访、电话沟通等方式,加强与乡土人才的沟通联络。今年以来,嵩县按照带贫能力强、产业发展好等标准,对全县16个乡镇337个行政村(社区)乡土人才再次进行深入摸排,建立起652名乡土人才县级信息库。并通过组织交流会、观摩会、创业大赛、县管专家人才下基层、科技特派员帮扶等形式,引导帮助他们在家乡发展产业,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推出“优惠包”激发乡土人才“原动力”
近年来,嵩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乡土人才工作,并根据乡土人才动态需求,量身打造了5大“优惠包”。
“培训包”,依托该县委党校、农广校等培训主体,根据需求量身定制培训方案,实施个性化培训、菜单式教学,提升乡土人才的能力素质。“健康包”,该县组织县管医疗专家开展送医下乡活动,定期为乡土人才提供义诊、健康体检等服务。“金融包”,该县组织人社局、科工局、农业农村局等,积极与金融机构沟通对接,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打好帮扶“组合拳”。“政策包”,该县出台《2020年嵩县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工作指导意见》《嵩县支持返乡创业优惠政策》等,为乡土人才提供创业补贴、场地资金等政策支持。“荣誉包”,充分挖掘各类乡土人才典型事迹,在“两代表一委员”推选中优先考虑,表现优秀的纳入村级组织后备干部库。
截至目前,该县共有49名乡土人才进入村“两委”队伍,153名乡土人才纳入村级组织后备干部库。
培育“领头雁”打造乡土人才“金招牌”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嵩县积极引导各类优秀乡土人才发挥自身特长,做好“传帮带”,让“金种子”在农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冯亚珂创办三合“手绘小镇”伏牛山写生基地,使70余户贫困户通过开办家庭宾馆或从事餐饮走上了脱贫致富路。车村镇崔跃辉利用网络电商将柴胡、黄精等中药材远销国内外,带动全村3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大章镇卢磊刚成立洛阳嵩州印象商贸公司,将土特产加工销售至周边县市,年收入达80余万元,辐射带动71户贫困户成功脱贫。通过引导扶持、重视鼓励,该县充分激发乡土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真正实现“培育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办起一个企业、兴起一个产业”,打造出乡村发展“金招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