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培元,以优秀人才支撑西部发展
五所西部地区高校负责人畅谈感受——
固本培元,以优秀人才支撑西部发展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王斯敏、宋喜群、张国圣
编者按
人才决定未来,教育成就梦想。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考察调研时强调,“教育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在陕西考察时,总书记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西部地区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中之重。近日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并对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作出部署。重任在肩的西部地区高等院校,如何不辱使命,为民族复兴培养时代新人、为改革开放提供人才支撑?光明智库特邀5所西部地区高校负责人畅谈人才工作创新做法、实践感悟。
云南国立西南联大旧址。李明摄/光明图片
在祖国西部筑起人才高峰
作者:严纯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
作为“胡焕庸线”以西唯一一所“双一流”建设高校(A类),进入新时代,兰州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构筑西部人才“绿洲”。
一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吸引各类人才来西部建功立业。学校瞄准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紧密围绕“兴文、厚理、拓工、精农、强医”的学科发展思路,以草学、化学、生态学、大气科学等一流学科为基础,突出引才“高精尖缺”导向,实施高层次人才、青年研究员、外籍教师、外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等人才引进项目,吸引各类人才来西部、来兰州大学工作。
二是以内涵驱动为核心,为教师成长成才提供充足的职业发展空间。学校启动实施“萃英学者”发展计划,取消学历、职称、获奖情况等前置条件,突出人才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同时吸引更多海内外优秀专需人才进入“萃英学者”行列,使学术活跃、能引领和支撑所在领域学科建设的领军人才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学者得到更好的发展支撑和待遇保障。
三是围绕人才培养激励等环节,完善支持服务体系。着力深化综合改革,按照“放管服”要求,激发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教学科研人员为中心,完善以业绩和贡献为导向的收入分配制度,努力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和一流报酬的统一。在医疗保健、子女入园入学、人才公寓等方面,为引进的各类人才提供一对一“配送式”服务。
四是聚焦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为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平台。结合国家重大战略,成立生态学创新研究院、泛第三极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前沿科学中心、草地微生物研究中心、国家核产业研究院、西部生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一带一路”研究中心、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研究院、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院等实体性科研机构,组织教学科研人员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第二次青藏科考、文化遗产保护、“一带一路”建设等工作。聚焦区域发展重大需求,助推甘肃省“十大生态产业”快速发展,主动融入“兰白自创区”“兰白试验区”“榆中生态创新城”建设,推动教师科研成果加快转化。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干部教师走出校园、走进工厂、走入乡村,深度参与西部地区精准扶贫。
近几年,通过事业平台搭建、制度环境优化、服务保障提升、人文氛围营造等,兰州大学的人才集聚能力明显提升。学校在人才工作方面的努力,也得到了甘肃省、兰州市大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