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政策咨询 2019-06-04 11:31 的文章

今年政策咨询关注什么?国研中心主任李伟详解

  2月25日,2016年全国政策咨询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会上,国研中心主任李伟指出,2016年政策咨询工作需要重点关注和深入研究八大方面问题,本报记者就此访谈李伟,以飨读者。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认识

  记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作为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的“领军者”,服务中央决策的方式,已经呈现出政策研究、评估、解读和国际交流合作“四位一体”的新格局,感谢您接受我的访谈。当前,中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上都做了详细阐述,但仍存在一些认识上的争议。请问如何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李伟:我国经济增速自2012年以来持续波动下行,经济运行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特点,一些重大的转折性变化已经出现或进一步得到确认。从需求看,2013年城镇户均住宅超过1套,新开工房屋面积、住房销售面积均在2013年出现峰值,2015年房屋施工面积和开发投资的增速都接近于零。2014年千人汽车拥有量超过100辆,进入国际经验显示的汽车增长减速阶段。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新世纪以来首次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从供给看,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2012年达到峰值,按照国际上通用15-64岁标准,也在2014年达到峰值。2015年全国发电量出现1978年以来首次零增长,水泥产量出现1990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钢铁产量出现2000年以来首次下降。从产业结构看,2012年第三产业占比第一次超过第二产业,2015年第一次超过50%,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2015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由服务业生产率增长总体低于制造业的规律决定,经济减速不可避免,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随着外部需求收缩和国内传统消费需求饱和,我国大量传统产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存量供给远远超过市场需求。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对各类消费需求的性价比、安全、质量等要求明显提高,而消费品供给规模有余而品质不足。随着消费升级明显加快,日益向个性化、高端化、服务化发展,新的需求很多,但有效供给创新却跟不上。我国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是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主要表现为供给不能适应需求的重大变化而做出及时调整。

  中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也是针对近几年需求管理政策边际效果递减的务实选择。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看供给和需求在总量及结构上的动态平衡,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条件。供给侧政策倾向主张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减少干预、降低税收,在制度上减少限制,注重结构调整,关注中长期目标;需求侧政策倾向主张实施财政和货币政策、增加公共品供给、扩大需求、政府干预,在制度上加强对经济的管制,更注重总量调整,关注中短期目标。就我国当前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供需矛盾和结构失衡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但是,也要注意不要把供给侧改革泛化,要把供给侧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与相配套的政策调整区别开来,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区别开来,与具体产品的升级换代区别开来。具体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着力推动供给侧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品创新提质,增强供给对需求变动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的重点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既包括体制机制改革内容,也包括很多政策调整内容。

  2016年,我国经济处在转型再平衡的关键期,若能紧紧抓住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在保持总需求适度扩张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仍有条件实现中高速增长,努力实现“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2016年国际经济走势变数加大

  记者: 回顾2015年国际经济形势,发达经济体总体继续好转,而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持续减速。如何看待2016年国际经济走势?

  李伟:2016年国际经济走势变数加大。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初步统计,2015年发达经济体增速从上年的1.8%提高到2%,为连续第二年提高,而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则从4.4%下降到4%,为连续第五年减速。受此影响,预计全球经济增速从2014年的3.3%下降到2015年的3.1%。按实际贸易量统计,2015年发达经济体的进口增速从2014年的3.4%提高到3.8%,发展中国家则从2014年的4.5%下滑到1.5%。在跨境投资方面同样出现两极分化。发达国家吸收的外资同比增长90%,而发展中国家仅增长5%。据世界银行最新预测,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2.4%,2016年增速将小幅回升至2.9%,但低于去年6月的预测值。经合组织2月18日发布的报告,也将去年11月对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下调0.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