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政策咨询 2019-06-03 16:20 的文章

咨询工程师政策与规划全面推进社会发展考点分析

一、全力实施脱贫攻坚

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按照(六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切实提高扶贫实效,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二)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持续加大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扶贫投入力度,增强造血能力,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三)完善脱贫攻坚支撑体系

完善扶贫脱贫扶持政策,健全扶贫工作机制,创新各类扶贫模式及其考评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

把提升人的发展能力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医疗卫生水平,着力增强人民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加快建设人力资本强国。

(一)推进教育现代化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是加快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发展;

二是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三是提升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四是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

五是增强教育改革发展活力。

(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广全民健身,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一是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二是健全全民医疗保障体系;

三是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四是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及生育服务;

五是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六是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

七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八是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三、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一)增加公共服务供给

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手,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1.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围绕标准化、均等化、法制化,加快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建立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动态调整服务项目和标准,促进城乡区域间服务项目和标准有机衔接。

合理增加中央和省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事权和支出责任。

健全基层服务网络,加强资源整合,提高管理效率,推动服务项目、服务流程、审核监管公开透明。

2.满足多样化公共服务需求

开放市场并完善监管,努力增加非基本公共服务和产品供给。

积极推动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领域非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发展,丰富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个性化服务方案。

积极应用新技术、发展新业态,促进线上线下服务衔接,让人民群众享受高效便捷优质服务。

3.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

推动供给方式多元化,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制定发布购买公共服务目录,推行特许经营、定向委托、战略合作、竞争性评审等方式,引入竞争机制。

创新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体制机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

(二)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实现比较充分和高质量就业。

1.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分类施,提高劳动参与率,稳定并扩大城镇就业规模。

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健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到基层就业的激励政策。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扶持,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

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安置工作。

加强就业援助,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做好“零就业”家庭帮扶工作。

加大再就业支持力度。

不断改善劳动条件,规范劳动用工制度,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

严禁各种形式的就业歧视。

规范就业中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