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政策咨询 2019-06-02 17:38 的文章

2020咨询政策与规划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考点汇总

一、综合交通网现状评价

(一)发展现状

从综合交通网的布局看,已形成连接全国城乡的基本网络形态。

从综合交通网的结构看,基本形成了点、线、面相衔接,干支层次清晰,分工日趋明确,集疏运衔接配套的客货运输系统。

从综合交通网的演进历程看,一是各种运输方式以其技术经济优势和满足市场需求为主导,处于不断完善的大发展时期。二是伴随先进科技的应用,交通基础设施整体技术水准快速提升,运输网络的发展从以“通”为主上升到以“畅”为先。

从综合交通网的运行机制看,随着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运输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衔接、优化和协调发展为主线,以综合运输大通道和综合交通枢纽为重点,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扩大规模,完善网络,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加快发展综合运输体系,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效率,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体系,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适应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社会稳定、祖国统一、国家安全以及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二)发展目标

到 2020 年基本建成各种运输方式布局合理、结构完善、便捷通畅、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

全面建成“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和与之相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

(三)规划原则

配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统筹考虑经济布局、人口和资源分布、国土开发、对外开放, 以及国防建设、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对交通运输的要求。

充分体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和比较优势,合理配置、集约利用运输线路资源,衔接优化各种运输设施空间布局。

建设综合运输大通道与扩大交通网覆盖面相结合,提高网络承载能力与增强运输机动性相衔接,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及与城市交通系统相协调。

以人为本,强化枢纽衔接和一体化运输设施配置,促进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建立,满足便捷、通畅、高效和安全的运输服务需求。

注重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节能减排,整合既有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交通安全。

三、规划方案

(一)综合交通网规模与构成

规划 2020 年综合交通网总规模为 338 万公里以上(不含空中、海上航线、城市内道路和农村公路村道里程)。

综合交通网构成为:公路网总规模达到 300 万公里以上;铁路网总规模达到 12 万公里以上,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 50%和 60%;内河航道里程达到 13 万公里;民用机场数量达到 244 个;沿海主要港口 25 个。输油气管道达到 12 万公里。

港口能力。沿海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 65 亿吨以上。

(二)综合运输大通道布局方案

“五纵”综合运输大通道

△南北沿海运输大通道

△京沪运输大通道

△满洲里至港澳台运输大通道

△包头至广州运输大通道

△临河至防城港运输大通道

“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

△西北北部出海运输大通道

△青岛至拉萨运输大通道

△陆桥运输大通道

△沿江运输大通道

△上海至瑞丽运输大通道

国际区域运输通道

△东北亚国际运输通道(含中蒙通道)

△中亚国际运输通道

△南亚国际运输通道

△东南亚国际运输通道

(三)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方案

综合交通枢纽层次划分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方案

△根据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基本定位,规划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42 个。具体是:北京、天津、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秦皇岛、唐山、青岛、济南、上海、南京、连云港、徐州、合肥、杭州、宁波、福州、厦门、广州、深圳、湛江、海口、太原、大同、郑州、武汉、长沙、南昌、重庆、成都、昆明、贵阳、南宁、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西宁、拉萨。

综合交通枢纽的衔接

综合交通网节点上的枢纽布局应综合考虑各条线路的顺畅连通,遵循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物换装“无缝衔接”的原则,统筹线路、场站以及信息传输等设施的有效衔接,充分体现客货流汇集、换乘/换装和疏散的承载性、顺畅性和兼容性。铁路、公路、水运和民航客货枢纽,应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与城市空间布局相协调,并与城市交通体系有机衔接。

综合交通枢纽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