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今年政策咨询研究工作有四个要点——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
2016年是中国经济形势格外复杂的一年,越是这种时候,人们对政策咨询工作的需求就越迫切,这既给各类智库的政策咨询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更好的展示机会。如何才能做好今年的政策咨询研究工作?在2月26日于上海结束的2016年全国政策咨询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智囊、正在进行高端新型智库试点工作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多位专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在会议总结发言时也就此话题谈了他的一些观点。会后,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对在政策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的张军扩研究员进行了专访,请他详细解说他对做好今年政策咨询研究工作的四点看法。
第一,做好今年政策咨询研究工作,要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要任务和主攻方向
中国经济时报: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确定的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是一项十分重大的战略部署,你认为,政策咨询研究人员应该如何理解把握这一点?
张军扩:对于中央的这项重大战略部署,作为政策咨询研究战线的同志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增强贯彻落实这项战略部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充分看到,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当前我国发展处在增长阶段转换和增长动力换挡的关键时期。国际经验表明,这种转换不仅是后发追赶型经济体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和必须要迈过的坎,而且,实现这个转换也绝非易事。因为它要实现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升级,要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换,因而对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水平的要求更高。许多国家都因为过不了这个坎,而陷入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我国有很多有利的条件,也面临一些特殊的困难。成功的关键,就是要尽快通过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实现体制模式和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这是我们这个阶段面临的最主要和最根本的任务。相比短期增长是高一点还是低一点,这个任务要重要得多。因为只有比较好地完成了这个任务,我们才能为下一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相比短期增速而言,我们需要更多关注的是就业、是居民收入、是物价水平、是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以及系统性风险的防控等。
在这个时期,判断我们发展是否健康,工作是否有成效的关键,也不是看我们能够把短期的增速提高多少个百分点,而是要看我们化解结构性矛盾的工作做得怎么样,经济自主增长的动力和可持续性是否在增强,民生是否在改善,风险是否在掌控之中。如果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即使短期增速下降了一些,也是值得的。我想这就是习总书记说的,可以先退后进,或者退一步进两步的道理。
中国经济时报:在会议分组讨论时,听不少地方的代表发言可以看出来,因为我国各地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不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面临的任务是不同的,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张军扩:这一点确实需要强调提出来,我也赞同这种看法,各地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面临的任务是不相同的。比如,同样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各地面临的具体矛盾和任务就可能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中央的大政方针要真正落地,还需要各地政策研究机构的同志们根据中央精神、结合各自的实地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和管用的政策建议。
第二,做好今年政策咨询研究工作,需要很好把握供给侧政策与需求侧政策的关系,供给侧和需求侧政策要同时发力
中国经济时报:供给侧改革政策被突出强调后,最近出现一种舆论一边倒的苗头,你认为,它与需求侧改革政策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张军扩:现在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为用了“供给侧”这个词,容易给人一个误解,好像需求侧政策不那么重要了,甚至可有可无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中央政策很明确,就是供给侧和需求侧政策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还是要适度扩大总需求,特别是强调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只不过从思想上要认清问题的根源,从举措上要分清主次和从属。 为什么说当前还应高度重视需求侧政策的调控呢?这是因为,目前我国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虽然说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是主要的、是根本性的,但也不能忽视需求侧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从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看,两个方面不仅都存在问题,而且两个方面的问题是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甚至相互加强的。因此,稳增长需要在明确供给侧改革这一主攻方向的前提下,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