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政策咨询 2019-11-15 23:37 的文章

汽车业潮退进入尾声 车市预期进入“温和增长期”

  当汽车市场的负增长已经连续16个月出现,即便是最乐观的人也开始慎重起来。超过一年时间的负增长,改变了中国车市的生态和格局,真正意义上使得中国汽车产业进入“丛林时代”。如今,在高速增长时代长期被忽视的隐患开始大量爆发,而企业的调整也前所未有的展开。这是考验企业综合实力的时刻,再也没有侥幸的躲避可言。

  当大量的企业销量断崖式的下滑,甚至有三十余家三个季度的销量甚至不足一千,等待他们的除了残酷的淘汰,很难想出还有什么转机。潮水褪去,这些裸泳者显露无遗。在汽车行业中,强弱对比已经显现了出来。头部企业仍然稳健,而尾部企业已经资金断裂,破产在即。伪强大的合资品牌也在崩溃,甚至是一泻千里。但所谓的“头部企业”也有了新的含义,而不是规模上的指代。

  行稳致远,企业开始重新思考这四个字的含义,并找寻新的发展模式。新的潮头在哪里,如何成为弄潮儿而不是望洋兴叹?在这样一个裸泳时代,优秀的企业是否应该主动出击而不是保守紧缩?这些问题接踵而至。我们很难预测这样一个大转折阶段的延续时期,但毫无疑问的是,中国汽车市场不会一直萎靡,而将进入一个温和增长时代。

  在经历了这次考验之后,中国汽车市场将进入真正的集中时代,而能代表中国汽车的头部企业将顺势而出。如果调整按照节奏进行,我们预测这个过程将在未来5-10年完成。而这个时候,也将是中国汽车竞争力爆发的时候。

  汽车业似乎潮退了。近日针对2019年前三季各行业净利润增速做了一个统计排行表。在这份表单中,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净利润增速为-33.26%,在所有行业中排名倒数第一。数据源自各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今年前三个季度,汽车整车上市公司净利下滑比例超过六成。截至今年10月份,汽车市场已经连续下跌超过16个月。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汽车产业为什么会有潮退的迹象。汽车产业一向被视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同时汽车制造业也是装备制造业的中坚力量,过往十多年里度过了连续高速增长的阶段,市场规模一路增长至2800万辆,汽车业产值高达数万亿元。如今面临的压力,看起来像是突然之间到来的。

  实际上,多年前业内就有过预警,不应对高增长过于乐观。因为,汽车行业的发展与经济大势密切相关。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6977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GDP这一增速与前几年超过10%以上的增速相比已经放缓,中国经济从高增长切入中低速增长已是新常态。而汽车行业过去所表现出来的也正是这样一条曲线。

  汽车行业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期,面临着内外部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一些影响是巨大的。从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型的能源革命,对以燃油车为主的汽车产业结构带来巨大冲击。出行经济和共享经济的兴起,也一定程度改变了汽车消费市场的逻辑。产业投资融资环境变化和消费市场的升级演变,也深刻改变着企业的决策。此外,合资股比放开、鼓励外商投资,以及摩擦等一系列产业环境,更极大地左右着汽车行业的脚步。

  告别躺赢时代

  就在三年前,汽车行业还是热闹一片。2016年,汽车市产销突破2800万辆的高点,产销增速分别达到14.5%和13.7%,这一速度大大超过了当年所预测的6%的幅度。2016年的汽车市场的“暴增”,究竟是新一波的增长开端还是市场最后的疯狂,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显然是前者。

  在乐观情绪的助推下,汽车行业创造出一波又一波的高潮。当时正值SUV细分市场火爆期,十多个全新品牌拔地而起,依靠一款SUV打开了局面。新能源投资热也吸引无数新造车企业加入造车大军。另外,新的中外合资企业纷纷出现,共享经济和出行经济的兴起,又催生了很多O2O企业、网约车和出行公司。

  然而从2016年之后,汽车行业迅速下滑直至目前的负增长,很多新公司陷入困境,大有崩塌之势。一时间,卖车变成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即使各大企业连续几波进行官方降价,也难以扭转市场颓势。市场上听到的,更多是车企减产裁员、经销商倒闭、厂商关系紧张的消息,甚至国家数次出台提振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包括推动解除车市限购,市场也并不买账。

  这一切与过往十几年汽车行业高增长带来的惯性作用有关,行业积累的问题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消解。2010年前后中国自主品牌出现较大的危机,在轿车市场深受合资企业的打击,但随后几年SUV细分市场的兴起帮了自主品牌大忙。很多自主品牌正是凭借SUV重新崛起。最明显的是2016年仍旧有一批新品牌出现,如北汽幻速、宝沃汽车、汉腾汽车、斯威汽车,他们大多数也选择将SUV作为第一款车。